光明日报:师德“—票否决”,缘何难禁校园性侵?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能够有效遏制日益多发的校园性侵事件吗?
就在“龙岗教师性侵事件”发生前不久,深圳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加强工作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深圳市中小学师德档案制度(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个征求意见稿,出现“对学生有性骚扰等不良行为的”等共14项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将被“一票否决”。
但,一些校长和教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普遍认为,上述规定在现实中很难操作,很难行得通。
“我甚至怀疑出台这样的师德‘一票否决’规定是否有必要。”罗湖区一位小学校长直言不讳地谈了他对师德“一票否决”的看法。他说,在14条规定中,有些违规行为明显是属于法律范畴的。如果触犯了法律,不管是教师还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用法律来制裁,而不是用道德去处理。
多面性是人性的一个基本特质。一位教师提出,一个各方面都没有什么劣迹,甚至口碑良好、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也有可能产生性侵女学生的邪恶念头。事实上,各地出现的一些有性骚扰行为的教师,在暴露前往往都是“师德楷模”。
金陵晚报:“师德红线”关键要划好实线
“师德红线”首先应该是一条师德高压线。教师第一要遵循的应该是教师职业的底线,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身作则。
“师德红线”还应该是一条举报热线。通过《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对教师行为进行一个清清楚楚的核对,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譬如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行为都是与师德相违背的行为,理应在第一时间得到禁止。
“师德红线”更应该是一条公平机制的公平线。谁来评判,怎么评判?无关职位高低,无关教师资格,只要一旦侵犯学生的个人权益,都必须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破解“执行难”的困境,起到警示作用,让这条红线时时刻刻藏在老师心中。倘若“师德红线”最终只是一条虚线而不务实,自然也只会落得个形同虚设的结局。
湖北日报:师德事故频发 谁造就了“坏老师
海南一校长带小学生开房、浙江一小学老师殴打学生,竟称月事所致……眼下,一起起师德事故一再触碰道德警戒线。
一个个“坏老师”,是如何绕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培训机构三方监管?记者昨日就此采访。
南方日报:"师德红线"避免沦为一条"空线"
最近一段时间,校园性侵案和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不仅多次重申“要将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清理出去”,同时表示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严惩越线者。
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教育部即将出台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不但要划定“师德红线”,还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但是,舆论对此并没有给予普遍好评,反而怀疑这些举措只是“应景之作”,甚至认为纯属“瞎子戴眼镜——多余”。其实,这些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师德建设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早已对师德问题有过明确的规定,即便公众对“师德”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但对何谓“失德”早已形成了共同的认知。深圳市日前公布了《深圳中小学师德档案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罗列了14种师德失范行为,这些“失德”行为就并未偏离公众的日常认知。说到底,公众担忧的仍是“新瓶装旧酒”,认为“与其给师德划‘红线’,不如让法律落实到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