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缝隙里努力做好玩儿的事
如果除掉所有的明星标签,刘泽锴就是一个普通的13岁男孩。
这天中午,他本趴在课桌上写作业,好朋友小元忽然冲上来攀住他的肩膀,两个男孩就在教室里你追我赶地玩儿了起来,一群男生跟着叫好。
维持秩序的班长小蓉气得小脸泛红,不客气地吼道:“你们俩给我坐下!”当被问及这个好动的刘泽锴平时表现如何时,小姑娘倒是给了积极的评价:“他很好相处,上课发言很积极!”
不在琴凳上的刘泽锴好动极了。他写作业时大脚趾跳来跳去,边走路边捂着嘴巴“动次打次”地玩儿B-BOX(一种流行的节奏口技)。他播放手机里最喜欢的欧美年度流行乐串烧,跟着摇头晃脑。刚听了一分钟,他又冲进屋搬出自己最近读的物理学著作,热情地谈论读后感。说话时手里还摆弄着个魔方,哗啦啦响,几十秒钟,6面完整呈现。
在被钢琴和游泳“切去整块”的时间缝隙里,这个少年努力做好玩儿的事:夜里装睡,偷偷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和玄幻小说《斗罗大陆》;吃饭时慢一点,多看会儿电视;上厕所时打一会儿手机游戏;给看美剧编排了“学英语计划”……
他喜欢披萨、汉堡和鸡腿,又对自己微胖的身材不满意。他不喜欢被叫做“钢琴王子”,讨厌表演时要画眉毛和眼线”。有人叫他的小名“叮当”,他会捂着眼睛害羞不爽。
他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和朗朗合奏的照片,但当同学说他是这位钢琴家的徒弟时,他干脆急了:“别瞎说,我和他没关系!”
在班主任龚刚的印象中,除了听话、成绩好,他也和同龄小男生动过两下手。因为精力旺盛,所以午休时候他管不住嘴巴,总爱聊天。
这个热爱理科的男生不喜欢语文课本,面对语文作业本上的C+,毫不在意。“中文就是个工具!”他说。因为早早就知道自己未来会去美国深造,所以他不愿意学中文、中国历史这些“以后没用的东西”。
被钢琴老师骂了,不少孩子会受不了,但他心态好得很:你批评吧,反正我也不会走。但最擅长的数学考砸了,他却偷偷抹眼泪。
他常常紧紧拥抱自己的班主任,说“老师我爱你!”被班长批评了,他笑着说“她的声音真好听!”同桌画了厚厚一本服装设计图,他觉得“太牛了,比我牛多了!”他爱开玩笑,打招呼时总是早上说晚安,晚上说good morning。
他还有个小小的秘密,属于心里一直喜欢的小姑娘。在手工课上,他制作了一只红色的叶脉书签,夹在一本《圣经》里,不敢送出去。
还有一次,他鼓足勇气想给漂亮的同桌小文来个击掌,手伸过去,发现小姑娘不理他,就乐呵呵地顺势用手捂住自己的脸。
“没有挫折可以击垮他。”游泳教练坚信。“我觉得他也有累的时候。”班主任说,“只是大多数时候,我看见他眼睛里全是阳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