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比别的孩子忙
这是一双宽大灵敏的手。张开手掌,大拇指到小拇指指尖的距离,能达到25厘米,在钢琴键盘上跨越12个白键,快起来一秒钟能弹奏十几个音符。
这也是一双极为有力的手。在泳池里入水、划水、出水,能带动身体行进五六千米。
13岁的刘泽锴是这双手的主人。这个练习了10年钢琴和8年游泳的少年,用这双手赢取了不少奖牌、奖状和掌声。但他对它们的感情有点儿复杂。
“我从小就不能打篮球,也不能骑车,你应该明白。”他摊开手掌,目光扫过十指说,“因为它们不能受伤。”
在他六七平方米大的琴房兼书房里,十几枚黄色、白色、褐色的奖牌被随意地扎成两束,飘带捆起来塞进书架缝隙中。里面既有深圳南山区儿童游泳比赛一等奖,也有美国西雅图国际钢琴赛最佳演奏奖。
还有几块看起来是随手丢在书桌和杂物堆里的金灿灿的牌子,连包装都没拆过。
“我从来不看。”刘泽锴伸手拨弄着它们,嘟囔道,“占地方。”他家的玄关、客厅里到处都有奖杯,母亲陈喆更是懒得抬眼,挥了挥手说:“还有奖状,一箱子呢。”
所有这些奖的背后是刘泽锴真实的生活。这生活被学业、游泳、钢琴几乎完全填满。眼下升至初二,游泳渐渐被放下,取而代之的,用男孩一本正经的话说,是“无休止地练琴写作业”。
尽管被特批不用参加早读,但每天早晨他还是在上学路上吃早饭。中午的午休时间,他趴在课桌上埋着脑袋赶作业,以便为晚上练琴腾出时间。周四周五,他下午不上课,直接回家练琴。周末,他要去香港演艺学校上“大师课”,还得补习粤语。
这个小男孩从未拥有一个叫做“天才”的“身份”,他只是比别的孩子忙,忙成了其他父母用来教育自家小孩的——“别人家的孩子”。
仅9岁这一年,他就举办独奏音乐会,摘得全国少儿游泳分龄赛蝶泳冠军,并获得美国第四届西雅图国际钢琴赛金奖。几年来,他音乐会不断,著名钢琴家郎朗多次邀请他同台演奏。他还签约了经纪公司,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录制电视节目。如今,亚洲顶尖钢琴教育家黄懿伦亲自为他授课,美国最好的艺术高中因特劳肯向他敞开大门。
在最近的一次英语考试中,他的成绩位列班级第一。事实上,他的数学、物理成绩也一样拔尖,外号“学霸”。
游泳教练评价他:勤奋、不娇气、不顶撞、不偷懒,呛水从来不哭。
班主任评价他:主动,有悟性、好奇心,注意力特别集中。
经纪公司老板评价他: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全面。
“和别的小朋友相比,他的‘业余时间’太少了。但他的快乐也许也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可能更成人化。”游泳教练冯杰说,“别的小孩打游戏、看漫画、玩沙子很快乐,他获得荣誉也很快乐。”
2013年5月,刘泽锴开了一场慈善音乐会,为此他用了两个月时间准备曲目,集中练习。事实上,在3月从母亲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他曾试图反抗过。
“你没搞错吧?太累了!”
“我是通知你,不是和你商量。”母亲答道。
明年2月,经纪公司为刘泽锴筹备的又一场音乐会将在鼓浪屿举办。在这场音乐会上,这个13岁少年的身份,将是“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