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亟待完善

2014-11-02 16:05  中国教育报

焦海洋 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也提及要“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究竟如何,存在哪些核心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建立起合理的成本分担结构等,都还亟待思考与探索。

必须以一定的财政投入总量为前提

为了解各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情况,国家社科基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研究”课题组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通过计算得到各省政府与家庭的分担比例,计算方法为:政府分担比例=幼儿园预算内教育经费/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家长分担比例=实际收取的学杂费/学前教育总支出。

研究发现,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出台前,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总体性忽视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与小学、中学、大学相比,幼儿园所获得的财政投入总量较低。以2010年为例,小学、中学、大学的政府投入分别是幼儿园的19.0倍、18.3倍、11.9倍。“国十条”颁布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增教育经费开始向学前教育倾斜。但即便如此,2011年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财政性投入仍旧是学前教育的13.9倍、13.7倍、9.7倍。

另一方面,与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相比,学前教育成本中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过低。政府分担比是反映政府分担教育成本多少的指标。该比率越大表明政府对于该级教育阶段的投入越多。虽然与2010年相比,2011年政府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由34%增长到42%,但与其他学段相比,相差还是较大。如2010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政府分担比分别为34%、96%、84%、56%;2011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政府分担比分别为42%、97%、88%、62%。可见,学前教育阶段的政府分担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学段,也与同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政府分担比相去甚远。

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以政府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量的限制,政府、家庭、社会间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即使是合理的,也可能导致学前教育的低质量发展。国际范围内通常认定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指标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1%。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大多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为0.5%-1.1%,而我国只有0.035%。在实施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我国政府共追加了2100亿元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使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由2010年的1.7%提升到了2012年的3.4%,但相较其他发达国家还很低。即使与俄罗斯(14%)、墨西哥(8%)等金砖四国相比,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支出占比也处于较低水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交换空间”校园版:男女生互装点超萌寝室

2014-11-01 12:03阅读

陕西省召开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试点工作专题会

2014-11-01 00:00阅读

昂立科技向昂立投资咨询增资1350万元 持股比例不变

2014-10-31 11:27阅读

关于做好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4-10-30 12:00阅读

西安市教育局召开直属单位2013—2014学年度纪检纠风工作总结及近期工作安排会议

2014-10-29 16:06阅读

西安市多措并举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

2014-10-28 16: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