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不只是新任教师面对的问题,是所有教师面对的问题。根据统计,2010年教师年平均工资在19大类行业排名中排第十,教师工资待遇还是有提高空间的。
近年来,国家一直采用各种方式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创造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待遇很重要。目前很多大学生是找不到别的工作后才当教师。长此下去,对教育发展是不利的。就目前来看,教师工资待遇还没有达到让一流人才从教的目的。
当然,提高教师工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将教师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做得都不太多。有调查发现,95%的教师没有职业生涯规划,80%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是对新教师来说,规划可以粗略一些。我建议年轻教师可以做3到5年的专业发展规划,太长不现实。
新教师发展规划首先能够管理好课堂,站稳讲台。一两年内把课讲好,3年内把握好教材体系,真正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运用规律来教学。待真正熟悉学科教学体系之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归课堂教学本质。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制度保障
新任教师培训应该制度化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来讲,1-3年是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期,国内外教师在入职适应期都会遇到各种问题。
新教师在入职前3年,要完成从学习者向教育者的身份转变,要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独立开展工作、教好一门课等问题。为了让新教师更好地度过适应期,国家和学校都要负起责任。
从国家层面来讲,新任教师培训应该制度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新任教师培养制度。有一些中小学会自己做教师入职培训,但是并不系统化。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但是这个文件没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规定。
我认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应逐步走向制度化,应该详细规定新任教师培训的主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经费来源等等。
从学校角度讲,学校要对新教师入职适应负起责任。
国外一些中小学教师离职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新教师在学校无人指导。国内情况相对要好很多,我们有教研组制度,还有师徒制,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
我们的教研组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完全可以融入师徒制,建立引领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有优秀教师、成熟教师,也有一部分新入职教师或者发展期教师,这样的团队是老中青结合,学科教学领头教师在集体备课时教给新任教师一些教学规范,使其迅速熟悉“职场”,熟悉教学流程。优秀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可以大大缩短初任教师的成长过程。
要建立鼓励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发挥学习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开放、尊重、平等、合作、自主的文化氛围,尊重个体差异。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