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
3年前,读师范学校的张玉婷一直想当中学老师,可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最后进了一所新成立不久的小学。
有教师理想职业路径迷茫
做老师已经3年多的张玉婷目前处于比较迷茫的时期,“很难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清晰的路径。”
张玉婷说,新老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带,既要给两个班讲课,又要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事情非常繁杂。“我每天开各种会,填各种表,牵扯了很多精力。”
在北京,很多中小学针对新教师都有入职培训,还有师徒制帮助年轻老师成长,但张玉婷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学校成立不久,新老师居多,老教师没法一带一。而且负责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授课任务,根本没时间去听课、学习,师傅也很少有时间去指导,更多时候只能靠自己摸索。”
至于培训,张玉婷说学校里根本没有入职培训,区里的新教师培训也是入职之后边工作边培训。“培训课程质量并不高,很多都流于表面。占用了老师很多时间,却没有很好的效果,为培训而培训。”
张玉婷认为,按道理讲北京应该教育资源很丰富,但其实只是集中在好的学校而已。在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或者差的学校,年轻教师得到的东西要少得多,在这些学校时间长了,很容易有蹉跎岁月的感觉,前途堪忧。
不过,有教师理想的张玉婷并没有随波逐流,她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各种教学大赛,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年来我一直劝说自己内心要坚强,等待自己的机遇。对新的老师,我希望他们能有清晰的规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声音
允许新教师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个性化成长。年轻教师要成长为优秀教师,必须而且只能成为他自己,一味模仿他人只能成为“四不像”。
——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老师的发展可以有不同方向,首先要正确认知自己,然后再制定规划,一步一步成长。——单志敏,北京市第165中学校长
如果年轻老师不能在职业生涯中找到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那么就很难自我规划、成长、提高。——井绪潮,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副校长
■ 新教师“心结”
适应工作
有数据显示,美国15%的新任教师在第一年结束之后就离开学校了,15%在第二年结束也离任了,70%的教师在工作七年内就放弃了教师职业。而他们放弃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入职前几年无法适应或者胜任工作。
相比之下,中国有教研组制度、师徒制,情况相对要好一些。有不少年轻教师在工作前几年都会萌生辞职的想法,但真正辞职的可能也不会很多,毕竟教师在国内是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