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徐楠是北京某知名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干了两年。但她坦言,自己并不很想当老师。
当老师是为了孩子今后上学
“我不是很想当老师,工作中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是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徐楠说,自己选择在这里教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以后可以上这个学校系统里的小学和中学。“我和男友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没有根基,也买不起学区房,我做老师更多是为孩子着想。”
在来到这所小学前,徐楠都没有怎么接触过孩子,入职之后她和其他新老师在区里接受了培训,但培训内容比较表面,对工作帮助不大,以至于她现在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真正对我教学、管理有帮助的还是带我的师傅,以及周围的同事。我和他们学了很多东西,有问题也会向他们请教。现在的小学和我上学时完全不一样了,老师要和家长联系很多,基本两三天就要打一个电话。年轻老师要参加的活动也很多,事情比较繁琐。第一个学期我都是早上8点上班,晚上10点才能走。”
不过,徐楠对自己的薪酬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个月工资有七八千,这可能是一些学校无法比拟的。“学校领导说会给老师争取最好的待遇,但是学校聘用的是教师整个人,而不仅仅是8小时。”徐楠说,尽管学校的待遇不错,但每年还是有一些教师会走,包括年轻人。“可能是工作太累了吧。”
“对未来我还没有什么规划,我来学校并不只是为了我自己。如果只是为了我自己,估计干三四年也不想干了,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徐楠打算等孩子上中学,再为自己考虑。
案例3
冯懿德大学刚毕业时没有想过做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北京某知名中学做起了老师。
教学标准化,老师没“个性”
从业两年多,冯懿德的感受和调查中的大多数中小学青年教师一样,“辛苦且收入少”。
“学校里有一种说法是女老师当男老师用,男老师当牲畜用。年轻的老师一般杂活儿也比较多,可能会兼任很多职务,比如社团的指导老师等。”冯懿德坦言,入职第一年连续几个月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的年轻老师甚至经常通宵工作。
“工作多挣得却不多。出去的老师说一个月轻轻松松挣一两万,在学校里辛辛苦苦干十几年可能只能挣五六千。所以一些老师工作几年,拿到户口或者学到一些‘手艺’,就投身教育机构或者创业了。”
不过,冯懿德还是留了下来。“我是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工作中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创造力和进步会让人感到非常惊喜。学生们也很单纯,喜欢你的课就会说喜欢,不喜欢就会说不好。”
但是,冯懿德还是时常对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感到疑惑。“比如学校里是教研组一起备课,教案、课件、教学方式都要求‘标准化’,老师还有多少自己的东西可以讲?一些学校里还存在着‘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某些对学科并不是非常了解的领导,用行政命令等方式来指导你怎么教课。”
“据我了解,年轻老师未来的发展路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专注于教学,另一种走向行政、管理岗位。”冯懿德说,很多年轻老师可能并没有专心教书,教书评职称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成为名师,而多参与一些活动,多在领导面前露面,可能很快就能走上管理岗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