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养不起,累不起,伤不起”单独家庭“二胎成本账”(4)

2013-11-21 15:15  中国青年报

“观念需要一代人来改变”

虽然陈香不打算生二胎,但是她一样在当天晚上发出了一条欢庆“单独二胎”的微博。

“现在放开了政策,无论我想或不想生,都可以自己选择,不再是国家明令禁止。这不一样,还是很有必要开放的。”

看到微博,王爽又试图说服妻子:“再生一个孩子,我们略微‘穷养’不就可以了吗?过去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不都可以带好几个孩子吗?”

但她反驳:“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了,孩子都养得很金贵,要讲究教育质量,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科学喂养,更不可能长时间离开家长的视线。现在的城市里,你见过三五岁的小孩独自在大马路上走的吗?”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第一批610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经过34年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的育儿观念也从“粗养”一步步走向了“精养”。

对于一个老人看不过来一个孩子,李牧深有体会:“老人看孩子,真的比较累,有时候都吃不上饭。主要是怕孩子磕着碰着,现在不像以前住平房,街坊、亲戚能帮着看着点儿,放学后能在院子或胡同玩会儿。现在住的都是楼房,不敢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煤气、电都不安全。”

接送上下学,也逐渐从“争议话题”成为城市家长的“必需选项”。

“现在孩子都早放学,小学生减负了,3点10分就下学,父母都有工作的话,一般没有这个时间下班的。”陈香解释,“我们小时候流动人口少,谁家来外人都看得见,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自己走胡同、过马路回家。以前也没有那么多车,谁家有车停在胡同里都算新鲜的了。”

李牧认为这并非小题大做,“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现在外面车很多,以前只有自行车。而且现在侵害孩子的负面事件、报复社会行为也不少,所以,孩子的安全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

“精养”的教育观念,对于单独家庭也有“不得不从”的无奈。

实际上,陈香也不愿意让孩子这么累。“这班那班,真的上不过来,但这是教育的大环境使然,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的节奏就是这样。你不学,别人学,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不是‘赢了对方’。”

她看到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就是玩”,而她孩子的幼儿园正好相反。“不但不能玩,上完大班,还得上学前班,提前学小学的东西,你不学就跟不上课程。”

“真的有必要所有人一起‘抢跑’吗?”王爽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他们隐隐觉得,放开单独家庭生二胎,也许就是一个让很多国人转变育儿观念、“别那么紧张”的契机。

“观念可以改变,值得期待,但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陈香看着身边玩布娃娃的女儿,眼神明亮。(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大学食堂意见簿留言被发上网 充满爱意引好评

2013-11-21 11:02阅读

校园上演现实版《职来职往》

2013-11-21 09:09阅读

阎良区开展“红色引领信念,行动成就梦想”党史进校园活动

2013-11-20 15:00阅读

西安市育才中学召开文理学院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会

2013-11-19 15:02阅读

西安理工大举办首届校园模拟招聘赛

2013-11-18 17:05阅读

西安文理学院在多项全国竞赛中获佳绩

2013-11-18 10:00阅读

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3年第5号预警

2013-11-15 18: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