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路过西安市北郊一所小学时,见到一位家长帮孩子背着书包,边走路边数落自家孩子:“洗什么碗拖什么地?你们老师怎么又给你们留这种奇怪的作业,学习那么辛苦,课业那么繁重,哪有时间做家务?再说了,你哪里会做什么家务啊?还不是瞎捣乱!”孩子委屈地走在一边不敢说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学习成绩之外的发展方面,于是教育部号召减负之后为孩子们腾出的时间又迅速地被琴棋书画各种培训班塞满,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开始了马不停蹄辗转各个培训班的生活。但一项对孩子智商、情商、动手能力等多方面都有锻炼的技能却被家长们一致忽略,那就是做家务。那么,小孩子到底应不应该从小学习动手做家务呢?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专家张桂茹老师。
张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应该从小开始学习做家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做家务是对孩子动手能力的一个最基本的锻炼,但是做家务的好处绝不仅仅只是这一点。”
多做家务锻炼自理能力
张老师告诉记者,首先,除了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之外,从小让孩子学习如何做家务如何自理,是避免孩子变成“小皇帝小公主”的好方法。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高智商低能力”的尴尬境地,“大学生生活无法自理,被迫退学回家学习洗衣服、整理床铺”等类似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长更应该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劳动提升协调能力,开发智力好处多
其次,做家务还是对孩子手脑眼协调能力很好的锻炼。在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孩子能充分调动大脑各个部位,配合身体部位进行运动,这也能很好的开发幼儿的大脑发育,提高孩子的智力。张老师强调,除了提高智商外,从小做家务还可以为孩子种下爱劳动的习惯种子,这个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意义深远的。
完成家务多夸奖,自信心树立很重要
再次,张老师说:“家长们应该都明白,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很好的存活,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一项心理素质。而从小让孩子做家务,并且在孩子很好的完成后给予鼓励甚至一些小小的奖励,可以很好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好的生活观念,这一点尤其重要。”
培养责任心,立足社会基础好
最后,张老师讲到,责任心对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个人的重要性,家长们应该都深有体会。从小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分担家务对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这不仅对现在家长和孩子的家庭影响很大,对孩子以后的社会生活更加有意义。
延伸阅读
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除了以上技能外,还要喂宠物,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脏衣服放到篮子里;
4—5岁:则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并且学会收拾房间的技能;
6—12岁:需要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
12岁以上:换灯泡,清理冰箱、灶台等繁杂的家务也被列入清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