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科门类就业率最高 法学垫底
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3.6%),其次是工学(93.5%);最低的是法学(84.9%)。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4%),最低的是历史学类、法学类(均为86.1%)。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5%)、工程管理(95.9%)、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5.8%)。
注意点:2016届本科管理学、工学门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4%),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7.5%)。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食品药品管理类(93.9%),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89.3%)。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8.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5.9%)、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95.8%)。
从三届的就业率数据变化趋势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理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医学、文学、法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公共事业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
民企、中小微企业成为主要就业去向 东北地区难留毕业生
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看,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53%上升为2016届的60%。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25%下降到2016届的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12%下降到2016届的8%。这些变化反映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而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凸显重要。
此外,数据还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2届的54%上升为2016届的56%。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就业比例持续上升。近三年来,东北区域经济体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连续三年就业率地域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制造业需求下降明显, 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制造业、机械五金制造业、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其中,交通工具制造业人才需求的下降最为明显。2014~2016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比例也逐年下降。
华商记者 彭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