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一名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普通的大三的学生毛辰凭借自己设计的“豆芽”智能探测器获得了“新丝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的特等奖,成为38名获奖者中名副其实的状元。
多次联系后,记者在12月1日见到了毛辰和他的老师赵拓,在和他们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了“豆芽”智能探测器的故事,这对师生也向记者阐述了他们眼里陕西工业设计的现状和未来。
“豆芽”智能探测器
简单来说,这款“豆芽”智能探测器是一个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酸碱度、空气质量等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优化,掌握植物生长状态的小型探测器,通过将探测器插入土壤获得数据并进行评估,使用者在手机APP上就能获得土壤最直观的参数和信息,利用“人机交互学”让使用者便捷地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毛辰告诉记者,设计这款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家里阳台上一蹶不振的花儿,“我发现给花儿浇水的时候怎么都掌握不好,浇的多了根就腐烂,浇的少了花儿又枯死,这让我很郁闷。在跟老师、同学的交流中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发明一个探测器帮我浇花呢?”有了创意之后,毛辰开始考虑它的可行性,并加入了人体健康因素监测功能,在一年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后,“豆芽”探测器诞生了。“新丝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评审认为这款作品针对环境问题深入分析、巧妙构思,方案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可进一步转化为服务于新型农业及环保的创新产品。什么是社会效应?据赵拓老师介绍,目前的“豆芽”探测器已经成型,但从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并不完善。在未来,如果能够压缩成本,批量生产,该探测器不仅可以给家里的花儿浇水,更可以运用于广大的农村土地,让农民不再为了寻找专家答疑解惑而奔波,手机APP就能以“您该给我浇水了!”这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回答农民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