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任性期末试题
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 大三期末考题:
用11个德语单词写诗
考完德语高级写作的期末考试,西南交大学生直呼:11字诗歌嗨翻全场,这场考试太任性!出题教师张杨告诉记者,学生口中的“11字诗歌”,其实是德语的一种诗歌题材,诗歌必须包含且只含11个单词,共五行。“在德国,这种文体常用于对基础阶段学生的写作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特点的能力。”
学生沈彬彬告诉记者,老师只在上课时给同学们看了德国孩子写的以圣诞为主题的十一词诗,并告诉他们会在期末考试时考,其余再没有任何提示。“试卷上要求从春节、寒假、期末考试三个主题中选一个,用德语作一首11词诗,占考试分数的20%,也是‘醉’了。”虽然这道题任性了点,但沈彬彬觉得此题的趣味性和创作空间给他带来了不少成就感。
附期末考试(题目)——
考试啊 / 犹如高墙 / 既高又无止境 / 心塞啊,欲罢不能 / 把这堵墙推倒吧 / Semesterprfung / Eine Mauer / Lang und hoch / Seele ein und ausgesperrt / Zerst rt
专家点评 〉〉〉
点赞神题 但应避免三俗
面对今年高校五花八门出题内容和方式,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称“必须点赞”。在他看来,过去死板的考题已经让大学生形成应试套路,能够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如今灵活接地气的考题,如“‘瓜娃子’的来历”,能使学生过目不忘;从前不久网友热议的川师“约炮”神题,到如今的“潜规则”神题,则让学生在考试中学会思考,了解社会百态,对其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大有裨益。
但他同时指出,随着考题往形式多、内容接地气的方向发展,避免低俗、媚俗、庸俗显得很有必要。“考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若考题过多阐述,涉及三俗内容,却未落脚到知识点,势必影响价值观导向,教育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他建议老师把握出题的“度”,切不可将“出题”变为“作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