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城市的另一位家长李先生也遇到了同样地问题,而且涉及金额更大。李先生的孩子是要冲击前20名校的高材生。他找到了一家小有名气的机构。机构十分慷慨且毫无保留地向他解释了收费政策:申请费18万元起,保证前35的学校,如果出了35名,则退款一半;如果进入前20,则追加收取8万元做为机构奖金,如果申请进入常青藤则加收12万。这种明码标价梯度收费按绩效收费的标准很符合李先生胃口。当即就拍下18万元。但申请季结束后,孩子只申请到了排名38名的一所学校。而退款部分也是苦苦地等到8月份才拿到。从支付收款到拿到退款,整整经历了一年的时间。
据日报记者初步计算,每年因为像宋阿姨和李先生这样的案例被截留的申请费退费金额保守估计可以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的截留资金都会被持有超过6个月以上。很多机构以不切实际的申请目标和“十分透明”的退费标准吸引家长去购买最高规格的申请服务。而机构截留下来的资金多数投资进了房地产和一切稳健的理财产品,少数也有投资到股市中,获取巨大收益。
“钱生钱的生意总比实际的服务好做” 一名曾经任职于某知名大留学机构的员工小J告诉本报记者:“整个申请季会长达6个月甚至一年之久,我们都用各种办法劝家长早点交钱。而且不论是收费还是退费都是按照最终结果说话,家长也觉得ok。
很少有人会询问这笔钱在这期间去哪里了。 ” 小J告诉我们最高一年他们公司利用申请费截留资金池投资获利千万元,几乎相当于当年净利的30%,已经成为长期稳定运转的模式。
小J也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机构还算好的,并非会像有些机构那样故意圈钱。如果孩子资质不够,不会给他们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套取更高额的申请费。而有些机构就不一样了,故意打出托福不过100分也能上前多少名名校这类招牌,明摆着就是去套钱的。一些机构甚至内部成立了投资部,来处理过剩的申请截留资金。而这一切,普通学生和家长都不曾知晓。
“只要一听到自己孩子有希望上名校,他们(家长)就什么都不顾了;只要你跟他说能保证结果,他们就会乖乖掏钱。有的家长工作上特别精明,但一到自己孩子的事情上,就容易冲昏头脑”。小J跟记者吐槽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