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中小学开始招聘海归 海归从事基础教育绝非大材小用(3)

2014-11-07 09:40  人民网

会上周满生还说:“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十分形象地描述了这一问题:“我们也讲世界历史,为什么不用英文讲,而用中国化的东西替代它的艺术课程。”

海归拥有留学经历,融入国外生活并接受了国外的教育方式。他们的身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同时具备西方思维。他们正是中国中小学国际化教育趋势下最需要的乘风破浪者。一位海归提及国外文化对自身的影响时,这样说,“我接触到了异国文化,但我并没有全盘西化。我会开朗并包容地去接受新事物,同时表达自己。”

海归从事教学具有一定优势。现任上海一所国际学校英语老师的凯莉,硕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提及自己的教学,凯莉说:“在国外学习中思维方式的改变很大,我总会将国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例如不布置硬性的练习题,而让学生们主动去思考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去自己探索。”

国际学校大舞台 海归筑梦唱主角

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竞争力的挑战,更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要求。而教育国际化更面临着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的问题。

论坛上,许多专家谈到了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并希望有更多的海归从事教育事业。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副校长马成表示,“我们想让有经历、有经验的人回到学校的体制内,组建一个‘诚信联盟’组织,服务每一个想上大学的人。我们现在有外国人加入,但如果有更多有梦想的年轻海归,那我们会做得更好。”

作为一位拥有教育梦想的海归,悉尼大学中国教育中心主任康长运2011年回国后,一直投身于国内教育事业。论坛上康长运讲到,“许多学生学习语言,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毫无关联,脑里从小没有塞入英语思维符号,一切信息都是通过汉语思维加工。这样,中国的国际生即使语言过了关,思维关过不去,依然成功不了。我呼唤在国外的留学生要拥抱这样一个机会。”

康长运将国际学校比喻成一个舞台,而这一舞台主角却是外国人。他希望有更多的海归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我们唱戏的人哪里来?通过这个平台,我向千千万万的海外学子呼吁,这就是你们的舞台。你们现在还在担心海归当海待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拥抱它?”

国际学校在支持外国人来中国教授课程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中外合作,同搭台同唱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小学推“上网写作业”引家长吐槽 列出四大质疑

2014-11-07 07:33阅读

西安文理学院开展多项比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014-11-06 15:02阅读

评论:“文学创作”专业能否培养出作家?

2014-11-06 08:05阅读

高一学生至今没发课本 学校称需夯实初中基础

2014-11-05 10:37阅读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把义务教育从高考战车上拉下来

2014-11-04 09:14阅读

西安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国家级考试准备就绪

2014-11-03 15:00阅读

“交换空间”校园版:男女生互装点超萌寝室

2014-11-01 12: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