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市私立汇佳国际学校人力资源总监冯爽等现场视频招聘
图为悉尼大学中国教育中心主任康长运:“在著名师范大学的外语、教育专业,开设国际教育本科学位,并双语教学。创立更好的平台,通过国际交流,培养能够从事国际教育的人才。”
图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我们要培养三支队伍:一是了解外课程的专家队伍;二是能够参与国际教学的教师队伍;三是具有国际课程实施与管理经验的校长队伍。”
10月19日,首届基础教育国际化论坛暨中小学教师海外人才招聘会在广东珠海举行。许多地区中小学面向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具备双语基础的海归人员进行招聘。会上,专家和海归激辩:未来是照搬,还是回归?
基础教育国际化 海归用武正当时
如今,国内中小学基础教育开始吸收西方素质教育的方式,创办了许多或以出国为导向的国际班。引进国际课程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之一。例如有的国际学校参考了美国学校模式,设立了“40,40,20”的师资结构,即40%外籍教师,40%海归教师,20%的中教双语教师。
此次基础教育国际化论坛中,专家就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专家提出,目前真正懂国际教育的管理者较少;借鉴国外教育的资源造就一批师资队伍并不容易。由于缺乏政策规范,很多外教没有教师资格证。同时,学校部分课程的设置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且收费高昂。
就外教聘用情况,上海某国际学校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老师说:“外教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工作不到一年就离开。另外,外教聘用成本高,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因此这类学科对海归教师的需求比较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在会上强调,“公办学校一定要做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引领人。通过将国际课程与基础教育优势相结合,可以弥补本土教育之短板。”
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需要国际化,需要更多相应的人才为之共同努力。
中西教学多元化 海归主动去探索
中西文化差异很大。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实现英语的读写交流,这不是成功的教育结果。据统计,去年内地各类英语教学机构共招收3.6亿名学生。中国许多英语教育单纯停留在语言教学方面,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