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评论:“文学创作”专业能否培养出作家?

2014-11-06 08:05  腾讯网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导师。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独一家。(据《人民日报》11月3日报道)

一种有益尝试

笔者不敢说大学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开设“文学创作”专业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

对一个作家而言,教育背景和学术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诚如著名作家王安忆所说:“大学不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一个作家如果能受到高等教育,一定是好事。”

确实,作家不是单凭培训机构就能培养出来的,但作家的成长需要经过艰苦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一些类型文学,其创作有大量的成规与惯例,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升级。北师大的“校内导师+作家导师”、“学术课程+写作训练”培养模式,颇具创新性,对提高学生基本写作技巧和文学素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必须兼具“专业技巧”与“生活趣味”。在这两个方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实各有专擅—公众实在没有必要对“文学创作”专业进行过多的质疑甚至否定。 黄春景

扎根生活更重要

北师大开设的“培养作家”研究生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但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扎根生活远比技巧学习更重要。

不妨看看一些著名作家,他们当中不少人并没有接受过所谓的专业化的文学培训:鲁迅先生学的是医学,却成了文学巨匠;老舍先生是文学大师,却没有上过大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仅仅是小学毕业……对于作家而言,技巧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内在的灵感、厚重的生活积累,扎根大地的赤子情怀、人文素养,才是最为重要的创作能力,才是最实用的“写作技巧”。

“生活是最好的创作源泉”。扎根生活才能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激发更多的写作灵感。引导更多的“未来作家”扎根生活、体验生活,远比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写作技巧、听名家讲二手生活体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大二女生因频遭同学质疑 “宅家”两月不出门

2014-11-05 15:30阅读

西安市806个社区1700余名社区主任参加创文系统培训

2014-11-05 11:34阅读

清华学神引众人围观和膜拜 15门课程100分`

2014-11-05 00:00阅读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把义务教育从高考战车上拉下来

2014-11-04 09:14阅读

部分大学生就业呈“倒金字塔” 学历越高越慌

2014-11-03 09:55阅读

“交换空间”校园版:男女生互装点超萌寝室

2014-11-01 12:03阅读

陕西省召开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试点工作专题会

2014-11-01 00: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