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矿初衷
不想依赖书本,他决定下矿研究
高二下学期,同样因为户口原因,吕晶森不能顺利报名高考。考虑再三后,他独自一人跑回老家,在新邵五中插班念高三。
这个听不懂方言教学、“上课多半靠蒙”的男生,最终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而他从小就想学生物工程,最后“折了点中”。
2011年,吕晶森大学毕业,进入中国平安长沙河西支公司担任行政组训。他的勤劳和优秀,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同事小崔回忆说,吕晶森是当时公司最有职务上升空间的年轻人之一,“一个月四千多元,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不错的薪水。”
但两年后,吕晶森辞职了。他跟挽留他的公司领导说:“我的梦想是微生物研究,我要继续考研。”他说,他“不想过温水煮青蛙般的生活”。
2013年5月,吕晶森开始准备中南大学微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录取考试。
这个专业的方向,是研究矿藏存在环境下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生长,不仅要结合本身的生物技术,还和矿石的出产地有很大关系。不想依赖于书本,吕晶森决定亲自下矿“研究”。
吕晶森找到了在湖南新龙矿业担任采场班班长的舅舅张端阳,跟舅舅说,他要做一名采矿工。
舅舅被他“吓了一跳”。他跟吕晶森说,“采矿是重体力的活,你吃得消?而且你一个大学生跑来矿区,不是让人看笑话?”
但吕晶森第二天还是卷着铺盖行李赶过来了。后来填写面试表,吕晶森在文化水平一栏填了“高中”。“填‘本科’怕引起矿里的领导怀疑,舅舅说,下井的都是跟他一样没怎么读过书的人。”
体检,肺部有毛病的人不收。不沾烟酒的吕晶森顺利过关。他这时才发现,排在他前面的8个人,几乎全部是叔叔辈的人,而且全都来自农村,为养家糊口才来到这里。白净魁梧的吕晶森夹在队伍中间,格外引人注目。
5天的安全培训后,2014年2月9日,吕晶森正式成为630工区一名采矿工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