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地懂事了
父母不在身边,村里的“宋子豪”们是自由的,不仅活动的天地宽广,活动的内容也多姿多彩,可以钓鱼摸虾、玩石子和泥巴,也可以满大街满院子追得小猫小狗乱跳乱叫,任意挥洒他们的童真。这种自由,足以令城里孩子艳羡。
“林晓雪也在家。”为记者到处打探情况的宋子豪给记者带来一个好消息。10岁的林晓雪,今年元宵节泪别母亲的场景,恍如昨日。不及宋子豪那般洒脱的林晓雪,会否孤独?事实表明,记者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社会各界之所以暑期更牵挂留守儿童,是担心他们少了亲情的关爱,在漫长的暑假里备受煎熬。不少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但在南宋记者发现,这些假设和担心,似乎并不全对。而且,留守的孩子,似乎更早地懂事了。
林晓雪中午刚去中堡镇取来父母寄给她和弟弟的包裹。“弟弟特别喜欢吃果冻,一想吃果冻,他就要给爸爸打电话。”林晓雪向记者展示包裹里的食品——果冻、薯片、糖果、饼干,当然,还有晓雪喜欢吃的巧克力。
光着屁股、脚丫满地走、满地爬的林仁旭还不到3岁,正努力抱起一只和他差不多重的小狗,差点就和小狗一起摔倒。见姐姐拆包裹,忙不迭地跑过来,闹着要吃。晓雪打开一罐薯片,弟弟拿过去一边吃一边漏,小狗摇头摆尾跟在后边捡漏。奶奶则在门外忙家务,不以为意。
晓雪的成绩非常优秀,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墙壁上贴满了奖状。“我们班有三大精英,我是语文精英。”她笑嘻嘻地说,“爷爷说以后搬家,一定把这些奖状全都小心拆下来,带到新家去。”除了完成暑假作业,她还努力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早上起来,如果发现衣服还没洗,我就帮奶奶洗衣服”。
晓雪说,爷爷奶奶非常辛苦,爷爷主要忙农活,奶奶主要忙家务,“每天中午,奶奶忙累了,要睡会儿午觉,我就用推车带弟弟出去玩,把弟弟哄睡着了再回来”。有时因为弟弟带得好,奶奶会奖励晓雪5元钱。“我已经存了20多元,弟弟马上要过生日了,我要到镇里给他买个生日蛋糕。”晓雪自豪地说。长姐如母,没人教她,但这个10岁的小女孩俨然已是个大姐姐。
3年前,记者采访晓雪时,她对即将出生的弟弟有很强的排斥感。当时她对记者说,有了弟弟,爸爸妈妈就不喜欢她了。但现在,她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以前过暑假,我总觉得很孤独,因为玩伴少了。现在,有弟弟陪着,就不寂寞了”。
暑假里,晓雪也没有特别想到父母那里去。“到上海要花很多钱,而且城里也没农村好玩。”晓雪还调皮地说,玩得开心的时候,根本不会想父母,“只有感到委屈时,才会特别想他们,但他们骂我的时候,我又特别想爷爷奶奶”。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