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校园内吾·纺纤维艺术工作室作品墙。
首幅作品成坐垫
姚蓓蓓是山西太原人,谯梁来自四川。上大学前,两人对织的感觉有很大差异。
姚蓓蓓小学时就会给布娃娃织小毛衣,上大学后能一口气织好几条毛巾。相比其他女孩,姚蓓蓓有织的天赋。“我是受妈妈的影响。”姚蓓蓓说,从自己记事起,妈妈总爱坐在沙发上织毛衣,不仅给家人织衣服、织袜子,沙发、桌子的垫子也是妈妈织的。
“没上大学前,我对织没有一丁点儿感觉,自己是连袜子都缝不好的人。”谯梁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直到上了大二,学校的编织课让她对编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那时候一接触,就觉得很有意思,放不下手了。”谯梁说,2010年,她满怀热情地第一次织成了一幅作品,担心放在学校弄坏了,就邮寄回家珍藏。
“我告诉妈妈那是我织的第一幅作品。”谯梁说,原以为妈妈会珍藏好,哪知寒假回家后,却发现自己织的“立体浮雕”竟被妈妈误以为是孝敬老人的凳子坐垫,一屁股坐扁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就这样被无视了。可能他们不知道这是画,应该装帧后挂在墙上,看着毛茸茸的,就当成坐垫了。”
一组作品卖上万
毛线织画费时间吗?这些作品价格几何?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作室内最大的一幅毛线画,是姚蓓蓓编织的《海之图腾》,曾获KAB创业俱乐部公益创业项目优秀创意编织奖。她说,这幅画是自己花半个月时间赶制出来的,每天编织时间在六小时以上。
《海之图腾》标价8000元,曾经有人想低价买走。“有些人比较欣赏艺术,所以还价不是很离谱,但也有的确实还价太低,我不舍得卖。”姚蓓蓓坦言,其实这些作品的原材料不费钱,主要是因为纯手工,制作起来耽搁时间。
哪些人比较欣赏毛线画?姚蓓蓓称,一些住高档别墅或搞酒店装潢的人会来咨询购买。今年暑假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她以1.5万元的价格卖了一组作品给一家软装公司。
记者了解到,一般小幅作品可以卖到几百元,中幅在2000元左右,较为复杂的大幅作品价格可能上万元。
不会机器化生产
工作室暑假才成立,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两个女孩都还在读研,如果接到大单忙不过来,该怎么办?
姚蓓蓓说,如果没有精力完成订单,还有师弟师妹们,“他们在课堂上完成的编织作品,也可以拿到工作室来卖。”
要是订单很多,姚蓓蓓还想成立小作坊。“因为这个技艺简单易学,我们还可以提供原创画,教那些下岗女工来编织。”姚蓓蓓称,如果懂点艺术的人来编织,作品的艺术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是一点也不懂艺术的人来做,虽然也能织出来,但效果会不一样。
“但不管怎样,纯手工制作的都要比机器生产的好看些。”姚蓓蓓称,自己还没想过机器化生产,因为用机器来复制作品,产生的艺术价值就不一样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