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费不过2万元,都是省出来的
柒周刊:有网友质疑,做这一研究是否有为了“拉经费”而“作秀”之嫌?
李辉:网友的一些质疑有些“无厘头”。我们的这项研究花费非常有限,我们2009年10月确定研究内容后,历时约4年中所有采样过程的花费不过2万元左右,其实这项研究作为历史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在申请经费上却有尴尬之处,这是体制问题所决定的。未来这问题仍存在。
韩昇:我们没有从任何一个机构拿过一分钱。经费全是从实验室很多其他项目中省出来的,以及学校行政机构的办公经费挤出一点,可以说是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果。在这里,一定要向社会大众澄清。
严实:我们分子人类学因为需要接触很多人,取得大量的人类样本,自然需要向公众宣传我们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的人为我们提供样本和信息。安阳大墓(曹操墓)的遗骨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契机宣传我们这个学科。如果有人说这是炒作也无所谓。
柒周刊:据媒体报道,面对复旦这份曹操DNA验证结果,安徽亳州马上投资2亿元,用4亩地的规模打造曹操故居。有人质疑,你们双方是不是有某种合作?
李辉:对此我们完全不知情。不过亳州当地关于曹操文化的宣传一直都在进行,这个我有所了解。曹操家族很多墓葬都在那里,曹操曾在那里生活,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他们的家族墓葬中也出土了大量文字材料,能体现出东汉时期社会方方面面的状态,确实是很有价值。当地政府想将之作为卖点,自然也不难理解。
韩昇:完全是巧合
即便是正史,也可能出错
柒周刊:据报道,复旦课题组下一步还有更庞大的计划,从三个层面立体地来做研究:一是中华民族形成史;二是中华家族史;三是历史人物。请展开谈谈。
韩昇:我们课题组在合作之初有一个夙愿—用现代科技解决历史问题。我们研究的整个重点是中华民族形成史,从远古时期开始,怎样繁衍,怎样发展,怎样成为这么多姓氏民族,是个全面的大研究课题。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三皇五帝尧舜禹,这个时代就要研究尧舜禹;古代封建社会尊崇的是孔孟儒家,那肯定要研究他们的家族……所以说,中华名族形成的大视野下,研究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而不是单独研究历史人物八卦故事博眼球,不是孤立地研究,在一条线上寻找来龙去脉都要一个一个解决……做了曹氏家族后,我们还准备做百家姓,一旦完成,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先祖。
柒周刊:据称下一步还将研究“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是真实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历史文献还不能证明孔子是否有其人吗?
韩昇:《三国志》上明确记载曹腾是曹参后代,这种同样被推翻。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三国志》虽然是良史,但不是百分百正确,不能全部相信。我想孔子和其他历史人物也是如此意思。
基因研究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柒周刊:如果“基因考古”成为共识,以往以文献为主要方式的史学研究,是不是会“退居二线”?
韩昇:毋庸置疑,基因研究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很严峻的问题,学界要意识到,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抵抗不住。从我们研究的领域来说,分子生物学将大踏步进入历史学的研究。但是,虽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潮流,但国内学界并没有开怀接纳。
在国际上,我们的边疆民族研究没有多少发言权,因为我们拿出来的是《汉书》记载之类的东西,现在国际学术界需要的是遗传基因的科学证据。
举个例子,在中国西部某个边疆,长期认为是汉人侵略他们占了土地,而根据文献的辩驳非常无力,因为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不是,后来我们取遗骸古DNA鉴定,得出结论“该地区汉族基因共性超过50%”并在权威期刊发表,这就有力证明了比文献记载还要早的时候,汉族已经在此繁衍生息,也有力地辩驳了汉族扩张侵略的说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