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有子女上学的父母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在小学、初中阶段,孩子班里成绩好的以女生居多,男孩子与女孩子相比,在学习上总是居于下风。
这个判断被证实。11月5日,在沈阳市小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徐硕介绍说,今年在对全市数十所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监测中,除大东区上园一校一所学校外,其他学校均呈现出女生成绩高于男生成绩的情况。而上园一校男生成绩反超女生现象,或归结于该校注重体育锻炼的结果。
原因:目前教学对男生关注度不够
今年,北京师范大学和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分别从各县区挑选出4至6所中小学,针对四年级和初二学生的主要学科进行监测。其中小学四年级6134人,初中二年级8428人。监测数据显示,在学业成绩方面,除大东区上园一校外,其他初中、小学均呈现出女生成绩高于男生的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女生成绩总体好于男生,全国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徐硕副院长说,存在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是对男生的关注度还不够。女生比较擅长言语和情感的表达,在书本学习方面较有优势,而男生则更擅长数学、视觉空间,更喜欢体验式学习,但目前的教育依旧比较重视书本,忽略了体验式学习,也忽视了男生的很多特点。此外,男生普遍比女生活泼好动,一天的端坐听讲模式让他们很难不走神,因此最终在成绩显示上就有所差距。
徐硕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找到均衡的教学方式,还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让男生有展示的平台,找回自信心。
调查:家长和环境影响男生成绩
女生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高,是否因为女生更有上进心呢?沈阳市126中学国家级优秀课教师卞海蓉认为,男女生的上进心差别不大,成绩有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和环境影响,比如女生家长在培养方式上,往往很细致,会注重培养自主、自强的良好习惯以及综合能力,而男生家长的培养方式普遍是“粗线条”的。此外,由于中小学阶段女生普遍比男生懂事、听话,在晚会、演唱活动上,也比男生喜欢参加,容易受到老师表扬,因此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方面也会要强。而男生因为比较淘气,容易成为老师的批评对象,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初中课程难度不大,但要求更细心,因此粗心的男生更易吃亏。”卞海蓉说,虽然中小学阶段男生会比女生差一些,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心智成熟,进入高中后男女生成绩往往会调转过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