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母语没学好外语犯的错? 汉语魅力勿在课堂流失(3)

2013-10-23 17:01  新华网

英语学习时间比重过大

“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应有主次之分,但现在老师、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都大大多于语文。北京市教委通过考试分值的变化来纠偏虽说也是眼下的无奈之举,但导向是正确的。作为中国人首先要学好母语,这是毋庸置疑的。”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华东师大一附中副校长李支舜说,但他同时也认为,母语没学好,不是外语的错。“现在母语学习受应试的影响很大,高中学生课外补课很少有人补语文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语文补习见效慢,‘性价比’不高,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母语学习的规律,不重视积累,很多学生不读书、只做题。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问题,更关系到做人的规范、做事的常识,很多人对此认识不够。”

上外附中英语特级教师章正言则认为,学科价值不会因为考试的分值变化而发生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看到上海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他希望在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有的学生则是兴趣驱动,他是真正喜欢英语,对于这样的学生,考试分值的变化对他们英语学习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从他们学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外语教学与民族经典的传承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母语的根基,外语也不可能学好。”

别让汉语魅力在课堂流失

“提高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显示了主管部门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但不改变教学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马骉认为,在这一点上,教育者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语文老师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专业素养,不能在课堂上展示语文的魅力,仍然按照原来那套开展教学,是无法应对新的形势的。现在很多语文老师自己都不爱语文,怎么可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呢?”

在马骉看来,语文教学改革当然还涉及教材编写、课程标准等问题,但具体落实,教师还是关键。“高考改革不会只是考试分值的提高,测评方式、要求一定会做出相应变化,老师对此要有所研究。”马骉说。

马骉认为,好的老师要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他每集都看,“节目组的意图应该和北京市教委一致,就是要唤起大家对母语的重新认识。节目中考到学生很多并不常用的生僻字、繁难字,很多语文老师也未必能够正确书写,但这也让大家认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可以给语文教师很多启示。因为很多时候,汉语的魅力是在教学过程中流失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方万圣节将至 恐怖道具受追捧小孩被吓哭

2013-10-22 18:30阅读

武汉半数高校现大学生跑腿团 引催养懒人争议

2013-10-22 12:00阅读

炒菜30年患肺癌概率高10倍?

2013-10-20 19:19阅读

3公斤先秦黄金饰品缘何埋在平民墓中?

2013-10-19 12:08阅读

汉中市在“全国微课程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

2013-10-17 23:16阅读

公共卫生间男女标志难分惹麻烦

2013-10-13 14:22阅读

宝鸡市美术作品汇报展在西安开展

2013-10-07 16: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