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小学生减负 如何落到实处?

2013-10-19 00:20  宝鸡日报

小学生减负,从来不是新鲜话题。随着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减负再次引起社会热议。意见稿中,关于“减少作业”、“规范考试”和“等级评价”的三条规定最受关注。对这三条规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是怎么看的?小学生减负,如何落到实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业应该怎么减?

《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学校要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学校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对此,学生自然举双手赞成。“我希望永远都不要布置作业,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插图画本,可以教我从画本上学习知识。”市区经二路小学二年级学生陈怡涵说。陈怡涵的妈妈高女士对《规定》也表示支持,她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完成书面作业有一定难度,自己更倾向于为孩子买一些书籍,引导孩子多读书。

但也有家长决定主动为孩子“增负”。“你不学,别人都在学,这不就落后了嘛!”市民常希阳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新学期刚开始,他就为儿子购买了许多练习册,每天晚饭后,他会让孩子再做几页练习册。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副校长刘武宏认为,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性差、集中时间短,但无意识记忆能力强,适于参加感性的活动。身体静止、思维量大的书面作业,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但刘武宏对《规定》中提到的“控制作业总量”一说有不同看法。刘武宏说,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方向都不同,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完成得快,有的则完成得慢。所以学生的作业量应该由教师来统筹安排,多考虑兴趣,少考虑应试教育,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布置作业。

取消考试行不行?

《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要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两次,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监测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

“很多家长问我,没有考试怎么知道孩子学得好不好?”眉县李达小学校长杨战宏说,现在的学生家长从小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在他们的思维中考试和分数是学习的核心。取消考试,更重要的是扭转家长的心态。

市民鲁娟的女儿今年上五年级,鲁娟对学校不安排统考的规定有些担心。“有的好学校会自行组织考试,还要考英语和科学。”鲁娟担心减少考试次数和科目后,孩子会失去了在大考前“热身”的机会。

经二路小学校长梁治中认为,取消考试后,应建立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梁治中告诉记者,一些学校将考试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评职称等挂钩,造成考前学生突击学、老师突击教的现象。“我们学校已经将测评学生成绩和教师平时工作的重点放到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不再看考试成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考前突击教学的情况。”梁治中举例说。

没了分数咋评价?

《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小学生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刘武宏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已经在全市小学推行。他们学校每学期送到家长手中的《素质教育报告单》上都只填写等级,但仍有一些家长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绩。刘武宏称,如果以后一至三年级取消考试,四至六年级减少考试次数和科目,那么等级评价就能真正实现。“很多时候,几分之差仅仅是孩子考试时细心与否造成的,不代表他平时学习的真正成绩。”渭滨交警何平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谈及用等级评价代替考试分数后,她表示非常支持。何平认为,现在许多家长只看分数,对保持孩子的自信心特别不利。

刘武宏认为,此次《规定》提出的等级评价更适用于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比如写字课程,牵扯到布局、架构和字迹是否清晰等综合内容,用分数无法衡量。像这一类课程,就应该由学校组织评定委员会,用一套成熟的测评标准分出等级。

多方努力来减负

宝鸡教育学院科研处副教授杨权良对宝鸡市中小学教育状况研究多年,他认为减负不能只盯着学校和老师,家长更需要给心理“减负”,抛开过去分数论英雄的观念。他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而对“等级评价”,杨权良建议多使用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而少用一学期一次的总结性评价,因为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都比较快。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减负不能只靠《规定》,相关部门还要打出“组合拳”,让家长和学校无后顾之忧。“如果只是小学减负6年,孩子到了中学,还是要面对考试选拔制度,比如中考和高考。”大家认为,社会大环境下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小学生才能真正脱离应试教育,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也有家长认为,教师队伍的水平要跟得上,教学的思路也要跟上时代发展。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化步伐,多扶持教育资源稀缺的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使学生、家长、学校从“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魏丽告诉记者,市教育局一直将为学生减负列为重点工作,近年来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为学生减负。市上自2011年开始推行“高效课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同时还将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教学“减负”不“减质”。目前全市已有573所学校使用这种教学模式。针对家长为学生“增负”的现象,市教育局还聘请名师,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家长宣讲科学教育的方法。记者了解到,市政府还专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高调向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亮剑。

家长期待严监管

对于学生课业负担,家长们反映最多的还是作业量大。

在采访中,好多学生家长谈到,给小学生减负,不在口号喊得有多响,《意见》出台了多少,关键是要动真的。现在,减负的规定已经不少,就宝鸡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业规定依然没有成为“红线”,孩子的作业依然由任课老师在主导,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缺少监测、管理,对大量布置作业的行为缺少惩处,这让好些规定成了摆设。好多小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大量布置作业、学生熬夜做作业很反感,也很无奈。希望高效课堂能在全市小学普及,学校和老师真正向课堂要质量,而不是依赖大量作业。“学校在课表上列的是自习课、活动课,却上的是主课。虽然说有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规定,但我娃晚上还得做一大堆作业,熬到深夜;常常说禁止节假日补课,但宝鸡好些初中在今年中秋节、国庆节还给学生补课,你说这样的现状,让人怎么对减负有信心?”一位小学四年级家长说,“减负,其实也不难,关键是主管部门来真的,把教育法规严格的要求落到实处,曝光处理一批违规行为,让学校和老师真正按教育规律、教育法规办事,而不敢乱来!”

人们对减负充满期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汉中市在“全国微课程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

2013-10-17 23:16阅读

招聘旺季到了 看看有没有你适合的职位

2013-10-15 13:54阅读

西安市开展“文明旅游——发现西安之美”主题活动

2013-10-09 11:05阅读

浪漫金秋打造专属靓新娘

2013-09-27 22:58阅读

西安中学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2013-09-25 15:01阅读

陕西高校研究生女生近半

2013-09-22 09: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