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加薪舆论先行,或有政府部门试探之意,以决定加薪幅度,公众自然要合理利用舆论权利,充分表达意见,比如争取将以后的加薪权力集中到各级人大核准,从而制约各种形式的自肥。
大多数无“灰色收入”,公务员工资确需跟随物价涨。长期以来,对公务员们的误读正在伤害着这个服务大众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的素质、生活水平也关乎社会的良性运转。
人民网针对“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的新闻发表评论,称大多数公务员都很清贫,工资应随物价涨。这一说法在网上被网友集中吐槽。
客观地看,公务员名义工资都很低,实质却不然。不为公众所知晓的是,公务员工资一般由两块组成,一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工资和津贴;二是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规定之外自行增加的工资性津贴。而通常拿出来说事迷惑外界的,往往是国家统一规定的部分,所以,看起来颇少。
即使是这种少,公务员还叠加了其他看不到的收入部分,如工资几乎不纳税,至于从养老双轨制所获得的实质性收益简直没法统计。这还没有涉及灰色收入。
当然,从社会阶层对比来看,公务员是体制内既得利益者,受不了利益诱惑要率先为自己加薪,也是正常现象,毕竟权力不受监督,公权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自肥冲动。有人要争议,说基层确实拿到手的少,而房要供,车要买,能让这些精英们长期受此穷困之厄吗?然而,笔者所熟悉的湖南某县的乡镇公务员,其工资1200元,补贴达到1800多元,当地农民实际收入不过几百元,物价也比起城市要便宜。公务员何穷之有?公务员收入显然不能以绝对值来论。
公务员工资高低到底要以什么为标尺来衡量呢?世界通行的做法,以人均GDP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工资标准要由国家的富裕程度来决定。
有研究数据显示,法国、挪威、芬兰、丹麦等国家的公务员工资与私营企业持平,瑞典、新加坡、德国等国家的公务员工资明显低于私营企业雇员的工资。美国索性规定,公务员工资标准参照私企,且不得高于同类地区私企工资。当然,国家富裕了,要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好事,但是,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能看管蛋糕者偷食,而是要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公平突出,各有收获。否则,公务员一骑绝尘,在薪资上脱离民众过远,自然也是民怨沸腾。
此次加薪舆论先行,或有政府部门试探之意,以决定加薪幅度,公众自然要合理利用舆论权利,充分表达意见,比如争取将以后的加薪权力集中到各级人大核准,从而制约各种形式的自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