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塞罕坝调研团来到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后文简称“围场县”),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对围场县展开了实地调研。
上午9点,调研团分为两组赴围场县赛罕小区分别对陈彦娴女士和邓宝珠先生进行了人物专访。
陈彦娴是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一代”的杰出代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塞罕坝林场初建时就来到了这里,是著名的“六女上坝”主人公之一,曾作为代表领取联合国2017年地球卫士奖。
邓宝珠是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二代”的杰出代表,曾获得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承德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邓宝珠家采访时调研团有幸拍到了他的一部分奖状奖章,厚厚一摞整个沙发都没有摆完。
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调研团先后来到哈里哈乡、廿一號北方民居博物馆和车道梁万亩有机功能马铃薯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哈里哈乡是围场县一个人口仅1万多人的小型乡镇,在近几年的乡村振兴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腰包也鼓了,哈里哈乡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实例。在这里,调研团先后参观了哈里哈乡钓鱼台湿地公园和三义号村,对哈里哈乡组宣委员孙荩女士和三义号村村委书记刘建国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对当地的生态旅游、扶贫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了解。
随后调研团参观了廿一號北方民居博物馆,在这里有“酒不雷同”、满族风情展示、蒙古族奶酪制品等特色展示,其中“酒不雷同展览馆”的酒窖内还存有故宫博物院、著名影星吴彦祖等人封存的大清猎酒,酒香醇厚,沁人心脾。
最后,调研团来到了车道梁万亩有机功能马铃薯示范区。该示范区建在大范围的梯田之上,园区全程机械化,施富硒有机肥料,以马铃薯种植作为支柱产业助力当地发展。
一天的调研在充实而有序的行程中结束了,调研团的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对乡村振兴、扶贫脱贫有了更加具象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邹阳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