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有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达到“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体验基层生活”的要求,7月17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下乡”精准扶贫关山调研小分队一行七人,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的关山村,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学习活动。
关山调研小分队一行首先前往了关山村村委会,了解当地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及其落实情况。随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访了村中几户贫困群众,详细地询问了他们的致贫原因以及村中所给予的帮扶政策等。
对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
据村民们介绍,政府除了每月给贫困群众发放救助款外,还为每位贫困群众提供2.5万元的购房补贴,使一些因贫困或生态保护原因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能够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镇上安家落户。
第二天,队员们来到了市级深度贫困村老虎沟,并与负责扶贫的包村干部及“第一书记”进行了交流。从他们的口中获知,当地的扶贫重难点主要是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居住分散,交通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部分村民保守、顽固的思想一时难以扭转。针对这两个重难点,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以思想疏导为核心的劝服方针,针对每家每户的不同致贫原因,从技术、就业、医疗、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缺什么补什么”,并通过村“两委”、“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这四支力量共同努力,帮助贫困家庭摘下贫困的“帽子”。
对扶贫干部进行采访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们了解到当前最真实的基层状况,是当地对外宣传、加速脱贫的好途径,我们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走进来,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走出去再回来,这样关山才能够变得更好。”负责老虎沟扶贫工作的包村干部张建华说道。
7月19日早晨,队员们再次前往关山旅管委及关山旅游公司,就关山草原景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采访。
走访过程中的同学们
通过采访,队员们了解到,当前关山草原景区主要以自然景观的游览为主,辅以当地历史悠久的马文化、草文化特色,突出当地的差异化旅游资源,力图打造具有关山特色的高端旅游文化产业。
当天下午,队员们又对农家乐经营者苗老板进行了采访,苗老板说,他早期一直在外务工,前两年村里倡导当地村民回村自主创业,他便回村在自家的地上开起了这家农家乐,每年旅游旺季,即每年的七八月份,他们的收入能够达到每天2000元左右,但是在其他月份游客较少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外出到附近的城市去打工补贴家用。
在当地政府、群众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关山草原景区的发展正在加速前行,并成为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动力。
活动的最后一天,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下乡”精准扶贫关山调研小分队结束了在关山村的调研,启程前往天成镇及固关镇,开展后续的调研考察工作。
上午,队员们集体乘车前往关山村所属的天成镇,将来时携带的书籍交给政府工作人员保管。在队伍从西安出发之前,队员们得知当地有一所希望小学,于是便从各种渠道募集到了一批少儿图书,准备带给当地学校的孩子们。队员们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山区的孩子们开拓眼界,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希望与未来的种子,并成为大家成长成才的动力,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随后,队伍又前往距离天成镇二十多公里的固关镇,寻访七十年前在这里发生的固关战斗。固关战斗烈士纪念碑静静地屹立在固关的深山之中,如同先烈们坚定不移的精神一般。在纪念碑前,队员们通过碑文了解并学习了革命先烈们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的历史,并且为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献上花束以表怀念。
经过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学习,队员们感受到了关山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在精准扶贫上的举措和努力,感受到党、国家和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和关心,从象牙塔里出来的队员更能学会感恩,提高自身能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晁莹 通讯员 马令驰 史诗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