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知行中国-中美学术影响力计划”代表团一行十四人抵达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进行参观、访问。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董事长孙龙杰、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科大高新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焦保平以及国际教育学院多名老师参加这场学术座谈会。
代表团与学院代表在学院会议室进行交流
孙龙杰董事长(左一)为代表团成员介绍学院概况
上午9时,外方代表团在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南校区科技楼学院会议室与学校代表进行座谈会。双方将就中外教育的不同,中国国际教育的本地化以及外国大学看中的中国学生的基本品质等方面进行交流,通过探讨,共同为国际教育的本地化实践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建议。随后,学校代表带领外方代表团参观学校的艺术展览室、“互联网+”实验室、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图书馆。最后,学校代表与外方代表团合影留念。
代表团成员发言
孙龙杰董事长(右二)与代表团成员亲切交流
代表团参观学院艺术展览室
代表团参观互联网+实验室
代表团成员与科大高新国际中学班同学们热情交流
代表团成员在国际教育学院前合影留念
代表团参观学院图书馆
代表团成员在国际教育学院前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知行中国—中美学术影响力计划”中,来访的有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副教授Pia Annette Albinsson、南卡罗来纳大学(布佛特)副教授Sean Michnel Barth、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Larry Clifford Brown、加州州立大学副教授Citika Commurl、北科罗拉多大学教授James Patrick Doerner、东北州立大学助理教授Lucas B Foster、威斯康星大学助理教授Steven Neal Girard、东南路易斯安大学教授Margaret Carmell Gonzalez-Perez、东肯塔基大学教授Paula Dee Kopacz、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副教授Susan Ann Reichelt、温斯顿塞勒姆州立大学副教授Pamela Uchenna Vasser等十几所高校的学术带头人。
“鼓励一百个孩子对同一个问题有一百种答案,而不是同一张考卷都考一百分”
6月16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邀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佛尔大学阎伟红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德克萨斯州文化馆馆长安杰莉卡女士来到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中美教育论坛”的讲座现场。
两位外方专家与现场近百名学生家长分享了美国的个性化和创新教育,展现在家长面前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场景:比如,美国中学生早晨7:30上学,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家庭作业也少得可怜;中国中学生早上70:0上学,晚上晚自习结束大概八九
点,很多同学还会再多学一会。
美国优秀学生的衡量标准:
领导力、独立性、社交能力、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特长爱好,社会活动,工作经验、实习经验……
中国优秀学生的衡量标准:
是否上了很好的小学、是否考上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安杰莉卡教授在讲座中还提到美国课堂的一种现象:老师并不是学生的权威或者“标准答案”,而是课堂的引导者,美国老师鼓励孩子们针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习惯和创新能力。
阎伟红教授
阎伟红教授将美国的教育称为“释放心灵的教育”,他觉得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孩子应该是思考的主体而非老师,孩子的思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应该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一百个孩子对同一个问题有一百种答案,比同一张考卷都考一百分来得更有意义”。
时军主任
同样参与此次讲座的还有陕西日报教育工作站主任时军先生,他在发言中提到,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教育成为社会和家长之间讨论的重要话题。“如何选择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上什么样的教育对未来有直观的帮助?什么样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等都是家长关注的问题,此次中美教育论坛希望家长能够换位思考,从美国的教育理念中获得更直观、更有价值的创新教育理念。
焦保平先生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科大高新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焦保平先生在讲座中提到:“愿此次中美教育论坛的讲座不仅能为家长提供国际教育的直观感受,更能为科大高新国际教育的本地化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科大高新国际教育集团举办的“A-level 国际中学班”、“SQA-HND项目”等都是在进行国际教育本地化的不懈探索,我们一直致力于让国际教育和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让中国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正宗的国际教育。”
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还围着两位外方的教育专家和焦保平先生咨询国际教育的相关问题,家长们对于国际教育的热情让我们这些国际教育的实践者充满动力。(记者 孟雄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