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一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天津市食品餐饮单位最集中的新华路、辽宁路、山东路、文化街等地,他们将用专业知识和数据,手绘出一张天津市的食品安全地图,把围绕在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都依次标注,这份食品安全地图虽不华丽,却事关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健康问题。
队员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走访了正阳春、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天宝楼、耳朵眼、鼓楼二姑包子等近20家食品经营单位,了解了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对经营者和食客的食品安全意识进行了调研,发放了280余份问卷,测定了对于上述食品经营企业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并采集了30余份样品,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原始性、均匀性等特点。测定的数据和样品将与本次社会实践的合作高校天津大学药学院和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进一步明确数据的准确性,并借助上述高校的专业检测设备参考国标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测定方法,为客观的手绘食品安全地图提供科学依据,用专业守卫舌尖上的安全。
“有了这个地图,我们可以及时反馈给政府监管部门,为后期更好地监管食品经营单位,做到更及时、更有效,而且可以建立长期动态监管。”本次社会实践的团队负责人陕西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赵鹏介绍说,根据数据积累,可以实时掌握消费者喜爱的热销食品、保质期较短的易变质食品、价格低廉或抽检合格率低的食品等,从而对这些食品进行重点检查。
接下来,该团队还将走访上述食品经营单位的原厂地,结合采样食品,进一步鉴别其真伪度,从各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发现问题,达到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紧密相合的实践愿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