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政府该做啥不该做啥
——专家视野中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设计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通过分析专家们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设计”和“政府有效介入”较为集中的意见,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选项。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规律,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不健全,使得校企合作还面临不少难题。
从2013年开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大学、湖南省教科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个单位的60多名研究人员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研究中,课题组选取了一个独特视角——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分析专家们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设计”和“政府有效介入”较为集中的意见,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选项。
44名职教专家成为函询对象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又称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这种方法的优点,一是可以吸收权威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二是采用匿名和背靠背的方式,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主地做出自己的判断,避免了会议讨论方式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顾虑情面等弊病;三是函询过程经过几轮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具有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判断结论的可靠性、最终结论的统一性等特点。
课题组首先确定了咨询专家的名单,选择了中央部委和京津沪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44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以保障较高的判断精度。这44位专家主要来自5个方面:一是在校企合作研究领域主持过研究课题、出版过专著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论文的专家教授;二是参与过政府部门校企合作政策调研或文件起草的专家;三是对校企合作有研究的行业企业专家;四是近年来关注和了解校企合作的中央部委、省市教育和劳动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人员;五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成效显著的校级或处室主要负责人。
接下来,课题组编制了三套专家咨询问卷,分三轮对专家进行咨询。第一轮咨询的任务是聚焦长效机制设计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二轮的任务是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选项,第三轮的任务是对第二轮咨询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