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学校热衷、企业应付,双方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用‘剃头挑子一头热’来形容院校在这一关系中的尴尬境地。”因为学校和企业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上的不同,很难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江苏省通过政府“有形的手”给二者当起了“红娘”,牵线搭桥。
据了解,2011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启动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先后设立了两批19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覆盖了全省12个省辖市和14个县(市、区)。一时间,借力政府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江苏扬州,人社局联合经信委举办了市区“122”技改项目用工需求洽谈对接会,19家技改项目企业和11家技职院校面对面推介。通过现场对接洽谈,技改项目企业共与院校签订合作协议15份,达成2127人的合作意向。
在江苏盐城,131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赶赴18个园区担任校企合作联络员。联络员深入了解园区和企业情况,收集园区和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地组织本校专家教授,到园区、企业开展技术、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推动校企间的合作,关键在于激发企业参与的热情。”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开始,江苏省便开始了成人高校招生校企合作扶持发展专业加分录取试点工作,涉及南京工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高校。“即高校面向批准的合作企业,由合作企业推荐优秀一线工作人员,报考扶持发展专业,可享受加20分投档政策。试点高校招生专业共49个,拟定计划数2400。”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还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列入2013-2017年立法规划,通过法律建立一种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和模式,厘清学校、企业的责任分别在什么地方”,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