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先期已研发完毕的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即将于2015年集体震撼亮相。针对此版传统文化教材问题,凤凰网记者专访了国学文化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了此次教材编审的部分问题。
近日,记者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先期已研发完毕的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即将于2015年集体震撼亮相。这一宏大工程解决了目前各地区缺乏标准化、高水准中小学国学教材这一核心问题,使传统文化进课堂“有本可依”。这也是自建国六十年来国内首套具有明确教育目标和系统课程结构的中小学传统文化专业教材,填补了我国学科教育的资源空白。
针对此版传统文化教材问题,凤凰教育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学文化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以下是采访实录:
凤凰教育专访中国国学文化中心秘书长张健先生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已经通过编审,什么时候出版,走进中小学课堂?是全部教材统一面世还是各个省区有不同的时间点?
张健:此版教材是由北京团队主创,再送往各地进行论证、修订,需要由当地教育厅审稿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落地出版。争取在2015年下半年出版。
各省的教材出版时间并不固定统一,要看各地的审稿进度。
凤凰教育:教材在编著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想学什么?
张健:教材在编著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此版教材的编辑团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科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学科教学法专家以及一线的教师。这样就能保证教材的编著符合教育规律,也能针对孩子们的年龄、需求进行编著。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张健:此版教材最大的突破和亮点是展示了地区文化。将以往的通用教材拆分成了25个省份的单独教材,根据每个省的具体省情文化编著。
凤凰教育:此版教材与现有的语文、思想品德、甚至音乐、美术等教材内容相冲突的地方怎么设置?
张健:传统文化教材中的内容确实会和现有的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内容有重叠,但是还是会有不同,我们也在尽量避免这个问题。
比如,古诗词部分我们特意选取了教育部规定的80首古诗词之外的诗词,是对孩子们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而不是重复学习。音乐部分,我们选取了古琴、古曲,也是现在的音乐课本里没有的。
而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程注重的是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传统文化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们的人格教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格教育是要高于行为规范的。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