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王春泉考取西北大学。买的第一本书,是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当时每月助学金19.5元,伙食费要花掉17.4元,剩下的买一盒牙膏后,全部都买书。”王春泉用“半饥饿状态”形容当时的生活,“那个年代阅读是全社会的风气,是全民阅读运动。”
1985年,王春泉毕业后留校任教,四年后认识了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大学新闻系工作的李晓洁。
相比丈夫,从事视觉传播研究的李晓洁教授,对读书有更高的追求。她戴眼镜,温和而谦逊,“我们结婚20多年来,不旅游,不逛商场,不迎来送往,只去两个地方,一是书店,二是菜场。”
一次,李晓洁的研究生问她,您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李晓洁回答,“除了吃饭、睡觉、洗澡和上厕所,其余都用来读书。”
在学生眼里,两位老师淡泊名利,专注学术,堪称师表,被称为西北大学的“钱钟书夫妇”。一位毕业生说,“那会李老师上课说,春泉老师出去买菜,回来就买了一堆书。”另一位毕业生说,“当年地震后发信慰问,得到回答如下:‘无他,卫生间的书倒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