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文光是CSP技术委员会主席,他了解到目前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高端人才的薪水也接近美国,自己刚毕业的学生就有拿到50万元年薪的。但是他仍感受到双向矛盾:“一方面计算机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陈文光教授在招研究生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有些考研成绩和本科综合成绩好的学生,不会编程。这对今后计算机学科的研究工作非常不利。”他在学校每年都要负责计算机系的两次考试,分别是推研和考研的计算机上机考试。
陈文光知道现在很多学校在考研时都要增加上机考试,企业在面试环节中也经常增加编程考试。但问题又来了,成本增加,考试难易程度也很难把握。
因此,从科研和企业需求综合考虑,陈文光和认证委员会的成员确定了CSP的考核重点: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以及上机编程和调试。
在今年3月和9月,计算机学会尝试组织了两次CSP的考试,这个“民间”认证受欢迎程度出乎意料。同时,学生的短板也暴露出来,8.5%的学生考了零分。当然也有学生得了满分。
“这是对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有益的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蕴红教授如此评价CSP,她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一个研究生编程能力的缺失会对其发展和科研工作形成障碍
电子科技大学主动向CCF提出,在学校建立考点,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周世杰教授专门赶到北京参加签约仪式:“这种学会主导、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认证,是有助于改变本科教学,改变过去以教为主,考试只考知识点,不注重应用的考核方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