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三次元”,你的“二次元”才会开心
尽管平日里会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COSPLAY的照片和参与制作的动漫配音作品,但曹隽然会刻意屏蔽家里人,也从不会和他们谈及自己的“二次元”生活。和大多数“地下党”一样,他们认为家人根本无法理解自己。
在她看来,现在的家长大多只看表面,不去看真正影响孩子的是什么,也许是家庭的冷暴力,也许是没法释放沉重的学业压力。“要知道,硬生生阻止孩子去喜欢他非常热爱的东西,结果会适得其反。”
如何平衡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和平相处”?就读于西部某重点高校的高欣悦是同学们眼里能同时兼顾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的“人生赢家”。
考上大学的她在开办漫展时还得到了父母的帮助。作为学校动漫社社长,她会告诉师弟师妹们要以现实生活为主,“只有搞定三次元,你的二次元才会玩的更开心。”
正因如此,她极度反对“动漫毁人不倦”的观点。
“大家对动漫的印象基本是动画片、幼稚,或者日本、不爱国,这是一种刻板的成见。”她认为,动漫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寄托,因为动漫总能鼓励他们去相信一些比较“纯粹”的东西,比如不计回报的友谊和为了目标的付出。“要改变成见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赞同我们的爱好和价值观,但我们至少可以尽己所能传递正能量。”
这一点,在与儿子后来的沟通中,王萍深有体会:“我这个年龄时着迷武侠小说,也应该试图去理解现在小孩的精神需求,不然所谓的‘次元墙’就真成了我们的障碍了。”
“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讲,他们受到的诱惑更大。”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志峰认为,孩子们喜欢动漫,“比如喜欢那种设计感,又或者是通过角色扮演得到外部的关注和心灵的满足”,因此,家长和学校更应关注他们从动漫中想要获得什么,而不是过度的焦虑和打压。
“可能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会相对弱一些,所以需要家庭和学校一起给他们良好的疏导,包括对这个爱好投入时间的把控。家长也可以增加一些亲子互动,比如和孩子们一起散散步,用其他安排填补他们用在动漫上的时间。只要注意度的把握,我相信,对动漫或者其他事物的喜爱都不至于到‘毁掉他们’这么严重。”胡志峰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