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老师发短信给家长称动漫毁学生 女生吐槽走红

2014-10-04 10:45  中国青年报

老师发短信给家长称动漫毁学生 女生吐槽走红

河南郑州七中初三女生笑笑的一条“吐槽”在微博上火了。

起因是班主任给家长群发短信:“动漫曾经毁掉许多优秀学生”,希望家长阻止孩子参加第二天的动漫活动。笑笑把这条短信内容拍了下来并上传到QQ空间,很快被网友转发到微博。

一时间,微博话题讨论的阅读量达到了245万次。动漫配音演员“山新”的评论得到不少粉丝点赞支持:“说得好像不玩动漫就能成为学霸一样。”

在围绕“动漫毁人不倦”的讨论中,一方面,有网友质疑“爱动漫”和“当学霸”之间的关系:“本人动漫狂热分子,按这条短信说的,我肯定是被毁得没前途了。可是,我今年硕士毕业了,这难道是奇迹啊?”另一方面,不少网友也表示能理解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未成年人自制力确实不足,难免出现沉迷动漫影响学习的情况” 。

“是否应该尊重兴趣爱好?”、“动漫会不会影响学习?”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动漫迷热衷的“二次元”世界,不少家长心存戒备:有的明令禁止,有的则勉强支持。可明里暗中,不少学生仍在兴趣与学习间与家长争斗博弈,“次元墙”成了“两个世界”沟通的屏障。

二次元:另一个世界的“虚拟港湾”

“你画的什么?跟鬼似的,以后再看你画这种东西把你手剁了。” 眼睁睁看着自己刚画的漫画被撕成碎片的张灵,虽然在母亲面前保持了沉默,但“心好像也支离破碎了”。

张灵是河南某高中的一名高二学生,她自称是一个现实生活与虚拟形象反差极大的人:在父母和朋友眼中,她常常“独来独往”,像个“哑巴”;而在“二次元”朋友看来,她却是一个健谈且会画画的“才女”。

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喜欢动漫,张灵的生活乐趣都在动漫当中。但她并不理解父母为何看不惯动漫,“只有在二次元世界里,小伙伴们的安慰才能让我感动” 。

动漫爱好者把他们的世界归为“二次元”,也就是平面世界,“三次元”则用来形容现实世界。

“在我看来,动漫就是漫画书和根据漫画制作的动画,能让人产生共鸣,大家会自发的COSPLAY——也就是角色扮演,或者买周边产品。”网名“摇曳”的动漫爱好者已经玩了7年的COSPLAY,可这些年她的家人却并不理解她到底在做什么。

经常有家长等到孩子三观成熟后,问:“我都不知道你整天在想什么?”“你就不能把你的想法告诉我吗?”85后林壁炫在微博上描述了这样一幕:很多家长带孩子去看《驯龙高手》,结果电影开场,只有孩子进去看,家长却在门口等,“是家长自己放弃了解孩子的机会”。

可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二次元”仿佛一个幼稚的国度,痴迷在动漫里的孩子像是现实中的异类。

湖北某高校大三学生曹隽然起初也对动漫持保守态度,但当她看完一部名为《CLANNAD》的动漫之后,便被其中描述的亲情感动了:“对家长的怨念,对亲情的忽视,都能通过这部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让人产生很大改变。”

和张灵、曹隽然一样,许多爱好动漫的学生认为,二次元世界就像是一个温暖的虚拟港湾,少了现实的羁绊和烦恼,总能找到归属感。如同网名“快乐蘑菇”的学生所说,顶着父母的批评,“二次元人类”只能浪迹于贴吧和论坛,追寻着千里之外的同道中人。

就这样,“隐瞒”成了许多爱好动漫的学生常干的事,许多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因此产生了互不理解的“次元墙”。

在支持和反对的博弈中,家长很迷茫

事实上,不同于孩子们的有意回避和抱怨,不少家长正努力走进这个充满新鲜感但又十分奇异的“二次元”世界,可结果往往是产生更多的疑虑。

前不久,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的“萌物语漫季”打出了“开学之前的最后一次狂欢”的口号,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参与。在漫展中,他们可以身穿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服装表演拍照,也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动漫衍生商品。

“在我们这个年龄看,这就属于‘神经病大游行’。”陪女儿前来购买周边产品的赵先生认为,“他们喜欢玩的东西和我们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你也需要尊重他们。”

与赵先生不同,陪着14岁女儿苗苗参观漫展的耿女士却不太支持孩子的喜好。初二时,女儿数学成绩突然大幅度下降,情急之下的耿女士便没收了女儿所有的漫画书,还限制了生活费、严格控制周末时间并带女儿参加补习。

“真是挺迷茫的,不知道怎么教育她,都束手无策了。”耿女士没想到,“控制换来的不是成绩的好转,而是女儿的冷战。”

和耿女士一样,徘徊在难以理解的“二次元”世界外,许多家长都陷入了迷茫之中。

面对儿子参加COSPLAY的要求,家住贵阳的王萍有些“进退两难”:如果同意他打扮得“人魔鬼样”去表演,自己心里不愿意;可如果不同意,不仅显得自己“跟不上潮流”,可能还会引起和儿子的对立。

事实上,对于儿子的爱好,王萍已经尽力支持。既不干涉儿子在课余时间看动漫,还会在他成绩进步时购买动漫模型(手办)作为奖励。尽管这并不便宜,一个20厘米左右高的手办从日本代购就需要花费上千元,而现在儿子书柜上已经至少摆了10余个模型。

王萍认为孩子在得寸进尺:“想理解都不知道分寸在哪里?尽力满足他换来的却是更多的要求,尽管成绩没有太多影响,可看他每天空闲时间都放在那上面,很担心他缺少与现实社会的接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司法考堪称“世界第一考” 德国:一生考两次

2014-10-03 11:31阅读

汽车一直修不好可以延保吗

2014-10-02 10:27阅读

调研显示:超6成家长每周陪孩子不足3小时

2014-10-01 09:40阅读

93岁老教授坚持站着上课 编曲填词唱生化歌

2014-10-01 08:30阅读

财富和名校话题经久不衰 美大学到底多“有米”?

2014-09-30 09:42阅读

女生到斯里兰卡做志愿者:教孤儿读书 给大象洗澡

2014-09-29 11: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