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开始体验“被拒绝”
为此,针对不同的阶段,心理学家提出如下的建议:在小学中高年级“异性疏远期”,孩子会初步了解两性之别。这个时候家长要防止孩子性别错位,注意用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待来引导孩子。
到了初中,进入“异性吸引期”,关注出色异性,想给异性留下美好印象,渴望被关注被欣赏。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注重外表打扮,逞强好胜,有过分的虚荣心,结交不良伙伴。家长要引导孩子内外兼修,健康的外表与美好的心灵是最好的吸引。
到了高中,进入“两性眷恋期”,高中生会非常渴望找到知音,关心对方,初步建立责任感。这个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怀春心理与白日梦,处理好被人拒绝、失恋的情感,引导孩子全面理解爱情的神圣意义。
到了大学,进入爱情尝试期,要教孩子学会与异性保持接触,体验被人接受或拒绝的感受,初步尝试走进爱情。这个时候要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冲动,学会与异性健康交往,将爱情与生活的其他部分协调起来。
家长可以大方和孩子“谈情说爱”
专家指出,现在的孩子被食物催熟生理、被环境中的青涩镜头催熟欲望,因此小小年纪像模像样谈恋爱的并不少。面对这样的“什么都提前,什么都可以反季节生产的社会”的现实,作为家长,如何安全地培伴孩子走过青春期呢?
“孩子们对爱情的向往,游戏与初步的尝试都是正常的,是他们健康性心理发展链中的一环。概括来说,中学阶段孩子们的爱情特点是:好奇,朦胧,充满幻想,友谊与爱情并存,美好,需要理智把关。因此,当你的孩子主动与你探讨这个话题时,你可以往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或一个真正的好姑娘要具备哪些好品质的角度来引导,你的孩子一定会欣然于你谈下了去。”南京五中心理名师杨静平老师告诉记者,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处理好“感情问题”,需要做到12个字,即“在一起,托住他,踩到地,往前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多陪伴孩子。“我们发现,越是家庭关系好的孩子,在处理情感问题上越有分寸感。相反,如果孩子在家庭、老师、同学那里得不到理解和信任,如果遇到一个心仪的异性,就很容易飞蛾扑火似的陷进去,所以大人最重要的是多和孩子沟通,正视孩子处在的青春期阶段,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情说爱’。”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