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状元们不仅是重奖的对象,也是众多培训机构和学习用品厂商争抢的目标。
江苏省兴化市2013年理科高考第一名张四维等部分往届和应届省市高考状元告诉记者,他们曾接到过厂家邀请参加商业活动。“我父母和我都拒绝了此类邀请,还是想让自己的学生时代单纯一些。”张四维说,“考第一名存在偶然因素,‘运气’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不能说我成绩高几分,就比其他同学优秀。”
网民“克勤克俭”说,社会发展需要对文化、对知识的追捧,而不是让状元变成社会热捧的“香饽饽”,“状元经济”必须降降温了。
合肥市市民汪宇表示,“状元经济”的兴起与社会的“状元情结”密不可分,“唯‘状元’论、唯分数论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值得所有人反思。”
安徽芜湖一名中学教师陈健表示,状元是一个人,但状元的成绩却不是一个人的成绩。高考成绩不能作为政府评价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家长评价学校的唯一指标。
“状元成了商家牟利的‘工具’,成为骗钱的手段。这不仅与教育的初衷不符,更会给状元们传递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陈健说,“也会对其他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好的示范和错误的价值观。”
专家认为,“状元经济”本身取决于供需关系,“状元经济”在商业领域本没有违法违规。但在社会价值层面,过分炒作,会导致已经偏失的价值标准愈加失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海波认为,“状元经济”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我们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教育是为了求知而不是考试成绩。”
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范和生认为,素质教育发展到今日,教育部门已严禁“炒作”状元,但“状元经济”还如此红火,值得警惕。“各界应思考衍生‘状元经济’的土壤。”范和生说,“应该从教育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多角度来形成一种更好的对教育的理性投入机制,彰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