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历年都是拿到‘计划内’只要(文化课考试)过线就能上,而且我们之前还咨询了好几次学校,学校都跟我们说没问题的。”秦丽的丈夫很气愤。
名额无法调剂、承诺作废,在教育厅与学校之间的奔波并没能改变这样的结局。7月31日,由于要开会,秦丽的丈夫回了老家,秦丽则在当天下午到了沈阳。
“我们到了教育厅门口就想要个说法,但是没有人理我们,门也不让进,三十多度的气温,我们只好下跪了。”
当天来到教育厅门口的,大约有40人,除去拿到“计划内”专业考试合格证的十几名家长外,还有许多拿到专业课合格证但不属于“计划内”的家长。“计划外”的家长们对于变动也很不满——“计划内”的都录不了,等候递补的“计划外”考生更加没有希望了。家长们告诉记者,这些“计划外”的考生大约有200个。
家长下跪的新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秦丽的女儿也看到了新闻,她哭着对秦丽说,“妈妈,我们回去吧,不念了不念了”。
3岁开始学琴的女儿始终是秦丽一家的骄傲。高考成绩公布时,专业课老师曾特别给她发来祝贺短信:“你非常优秀,你考附中的时候是全国第一考进来的,又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考到沈阳音乐学院,老师很欣慰,老师满意,你给了大人和老师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拿着一本的成绩去上个大专可能吗?”
秦丽家的转折源于沈阳音乐学院在专业考试结束后的录取承诺。
这是一张落款为“沈阳音乐学院招生办公室”的《专业考试合格证》,这张合格证上清晰地列出考生的分数、排名等,此外,证件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是否印有“计划名额之内”字样的红印。
“我们看到上面这个戳,就像有一把尚方宝剑,文化课只要过了,就意味着录取我了,因为计划名额之内就是说计划收你了。”杨来(化名)是沈阳人,她的儿子今年也报了沈阳音乐学院,2014年4月,杨家收到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本科招生考试专业考试合格证,上面印着她眼中的“尚方宝剑”。
“计划内”与“计划外”并不见诸沈阳音乐学院的招生简章,但它又是确实存在的潜规则。如今在网络上检索,仍能看到不同时期的考生在询问两者的区别,而过来人则会告诉发问者,“计划内”就意味着,文化课过了就能入学,“计划外”则只有当“计划内”的人报考其他学校或者文化课成绩不够时,才能递补入学。
拿到了“计划内”专业考试合格证,考生就稳稳地向沈阳音乐学院迈进了一步。接下来,只要文化课达到要求,一定可以进入这所学校。
这是杨来的儿子第二次高考了,上次他就是在文化课上折戟,今年杨来特地把儿子送到一所山里的培训机构恶补文化课,“三个半月都在复习,我们叫‘进山了’,送进那里,直到还有两天就要考试才下山回来”。
最终,儿子不负期望,文化课成绩超出分数线20多分。由于2014年辽宁省艺术类录取院校本科第一批次只能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她的儿子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开始等待录取的消息。然而和秦丽家一样,在7月25日,杨来一家等来的是儿子无学可上的结局。
“招生办的王姓主任就是点着头哈着腰说,对不起,我们错了,我们的工作失误。”秦丽说,“不管你失误不失误,我孩子怎么办?那个时候二本都已经录完了。你让我孩子上哪儿去,我拿着一本的成绩去上个大专可能吗?”
按照辽宁省公布的艺术类考生的招录计划,艺术类考生第一批本科院校的录取时间为7月8日至15日,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时间为7月16日至21日,第三批本科院校即独立学院的录取时间为7月22日至26日。但大多数家长都是在24日以后才得知孩子无法入学一事,此时一批次征集志愿、二批次录取的时间也都已经错过。
然而家长们拿到的文件的标注日期为2014年7月1日,家长们提供的一张沈阳音乐学院党政办公文处理卡的照片显示,这份文件在7月14日就已经传达到了沈阳音乐学院。
“7月1日下的这个文件。7月14日到的沈阳音乐学院,正常的话我们还有一个补录的机会,沈阳音乐学院也没通知我们。”秦丽说,“你不录我们还不告诉我们,档案还在你们那,然后突然间告诉我们抱歉,录不了你。”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