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盲目拥挤热门专业
——访西北大学招生办主任刘春雷
作为高校招生部门,我们发现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最大的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我们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热门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专业的“热”与“冷”总是相对的,一个时期的“热”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时期的“冷”。
其次,现实中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忽视个人兴趣潜能,往往跟着感觉走,别人报啥他报啥,好朋友选啥他选啥,犯了盲目从众的错误。正确做法是:在填报志愿前,应认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潜能进行剖析。考生要结合自身特点来选择专业,兴趣加潜能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首要目标,这样才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
部分考生及家长对专业名称的理解也存在误区。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考生在了解院校或选择院校时还存在一种地域“歧视”。都喜欢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而对西部高校有一种偏见,认为西部地区高校就是设备不好、师资不精、氛围不佳,从而在思想上轻视这些大学。其实,西部很多大学在教学、师资等各方面并不逊色于有些发达地区的高校。西安高校众多,教育科研实力雄厚,有很多学科的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水平。
西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83个本科专业,拥有地质学、经济学等7个国家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13个国家特色专业,有两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和物联网工程,在14个专业实行了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学校还有转专业制度(可跨文理)、弹性学制等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将选择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对于有志于报考西北大学的考生,现行平行填报志愿的方式,对考生非常有利,西北大学的录取分数相对集中,很多优势与特色专业实力非常雄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考古学、经济学、地质学、文物保护技术等。分数较高的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热门的经济类专业填报,如金融学、金融工程等。对于分数不是较高但在录取范围内的考生来说,可以采取特色专业+普通专业填报,如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化学、物理学、新闻传播学类等。对于成绩在学校录取分数边缘的考生来说,可以采取填报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先进校,学生入校后还可以选择转专业或者辅修第二专业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