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困境亟待引关注
针对“80后”为人父母生养的后代——“独二代”面临着玩伴缺失、缺少交流等社交困境。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胡远超博士认为,困境是由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导致。
“家长对‘独二代’过多干涉保护,害怕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受伤害,也没有更多的亲子时间陪伴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成了‘温室的花朵’。很多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爷爷奶奶一辈隔代抚养,老年人更注重孩子的生理需求,容易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互动。”胡远超说。
胡远超认为,当今社会邻里间关系相对淡漠,缺少亲密感和信任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其丧失与其他玩伴交往的机会。而随着经济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为“独二代”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听觉刺激,对于青少年极具吸引力。
专家认为,孩子长久缺乏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合作的锻炼,将会越来越内向、甚至抑郁。长此以往,积攒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后果很严重。
“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内向性格背后隐藏的情绪,认为‘我家孩子不会惹是生非’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有些孩子已经产生了社交障碍。”吉林省智慧心理咨询主任张振环说。
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动态,发现孩子出现更加内向、时常不自信等情况应及时引导。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与他人亲近并得到认可,特别是幼儿,这种自尊心更强烈。他们的情绪正在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愉快、生气),向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自尊、羞愧)方面转变。家长应当意识到这种需求转变,加以引导。”胡远超说。
专家支招:家长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避免“独二代”走入社交困境,专家认为家庭在孩子成长期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与孩子互动。
“家长应当转变观念。”张振环说,家长的最佳陪伴孩子时期是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小学时也很重要。这是培养孩子沟通能力、建立自信心的最佳时间段。除此之外的时间段,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胡远超认为,家长应当增加亲子互动时间,鼓励孩子自主尝试做手工、做家务。另外,不要刻意灌输孩子如何交友,可以创造一些交友环境,如邀请其他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沟通很重要,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80后”父亲吴笛说,“我女儿4岁了,她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时会告诉我想和哪个小伙伴一起玩,我就会把她领出去或邀请对方来我家,鼓励孩子对小伙伴讲出做朋友的愿望。”
“孩子上学后,我们几个家长建立了联络群,定期组织孩子出游、游泳、打羽毛球等课外活动,孩子们也经常在一起写作业,互相帮助。现在我们不仅走了很多城市,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他们都成为好朋友。”80后母亲李爽说。
此外,专家认为学校应当更加重视集体活动,搭建儿童交往平台;社区也应当多开辟儿童娱乐场所,经常组织球赛、游园等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伙伴交流的空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