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高考50年赶考账单统计:以前花毛票现在得上万(4)

2014-05-28 15:50  新华网

1990年代高考

一两元吃碗鸡蛋面,算奢侈的

赶考账单

食:学校食堂

住:住宿舍,不收钱

行:骑自行车

其他花费:买必备文具

高考投资:不超过10元钱

经历者:传媒人郭青(化名)

“我是1995年参加高考的,我高考那会儿,就和平常一样,吃在食堂,住在宿舍,根本花不了几个钱。”郭青说,有同学想改善生活,到小饭馆花一两元钱吃碗鸡蛋面,算是比较奢侈的。

高考时,郭青从学校到考点有约1公里的路程,他骑自行车去考试。

“我那时,没太多复习资料,平时老师铅印的卷子多得都做不完。”郭青说,印象中自己就买过一套复习资料。

郭青说,他高考时家人都没当回事,没有送吃送喝,更没有陪考。“那时,父母都在田里干农活呢。”

那时,农村考上大学的很稀奇,但父母也没特别在意,考上就上,考不上就像很多人一样在家干农活。

伴随着知识越来越受重视、文化人越来越吃香,高考投资转眼进入了膨胀阶段。

父辈们花几元钱就能来一次赶考的经历,开始逐渐被人们淡忘、怀念。

如今的高考,正在抛开“知识改变命运”的光环,慢慢变成一种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事情,“高考经济”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000年代高考

中午吃顿好的,最大花销是上补习班

赶考账单

食:中午吃顿好的,花几十元

住:住在平时的宿舍

行:走路

其他花费:买文具、教辅书、习题集,上短期补习班

高考投资:几百元

经历者:郑州市民李利

虽然距离李利参加高考的时间还不到10年,关于赶考的变化依然让李利惊讶。

“那会儿父母陪考的很少,更不舍得住酒店,都是上午来下午走。”李利是2005年参加的高考,考点就在自己读中学的县城。

住的地方就是上学时的宿舍,倒是为了增加营养,中午专门和同学相约到学校附近的小饭店,花了几十元钱,吃的炒菜。

为了考试有个好心情,李利还专门去买了一身新衣服,加上平时买的教辅读物、习题集,加起来也就花费几百元。

“我们学校的宿舍住宿费一年才四五百元,我每天的伙食费就5元钱,这估计还不够现在高中生一个星期的开销。”她说,最大的花销是上了补习班,200多元钱。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今年创业放贷逾8亿元 带动3.88万人就业

2014-05-28 12:18阅读

中国学生偏爱学文科?美日韩学生钟爱理科

2014-05-27 16:27阅读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在陕招生调整为本科二批

2014-05-26 18:11阅读

湖北122名大学生因对专业不满意今年回炉高考

2014-05-25 08:47阅读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开展消防器具灭火消防实战演练

2014-05-23 15:09阅读

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房 1200名学生紧急疏散放假3天

2014-05-22 16:44阅读

西安2014年中招政策有四变 择校生比例降至10%

2014-05-21 12: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