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新增幼儿园4万多所,入园难入园贵仍未解决。
“一个班就一位老师,带90个孩子。这样的幼儿园不如关掉罢了,对孩子百害无一利。”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重点投向‘人’,否则国家500多亿元的投入换来的很可能是闲置的空房子。”
“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公立幼儿园教师纳入财政预算,获得与当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薪酬相持平的待遇。”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在2013年公众教育满意度分项指标评价中,公众对“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改善的情况”打了51.48分,仍不及格。
为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60%的目标。
然而,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对公平性的挑战。
低收入家庭子女入读好的公办幼儿园仍然难
入园难’主要表现为入读优质低价‘公办幼儿园’难。”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这一结论,来源于他收集的全国27个城市不同类型公办幼儿园保育费标准及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数据显示:城市示范性公办幼儿园的生均月平均保育费为511元,对于城市和农村三口之家而言,进入示范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成本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差别较大,城市居民子女上示范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占家庭可支配收入平均百分比为6.51%,而农民家庭子女上同类幼儿园的支出占比为15.36%。也就是说,从价格上讲,城镇居民子女上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机会更多些。
宋映泉说,由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倾向于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具备了低价优质的特点。然而,在公办幼儿园为主的格局尚并未形成的阶段,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子女就会获得更多入读优质低价幼儿园的机会。
“公办幼儿园是保底的,民办幼儿园是供选择的。”宋映泉建议,政府对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应该以服务弱势群体家庭子女为前提,从而避免出现学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未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贵”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设立条件、保育教育质量达到同类公办幼儿园水平,受政府委托或资助提供学前教育,执行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记者注意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育费的收费标准在全国有较大差异,其中,湖北省武汉市为400元/月,北京是2000元/月,平均保育费约为894元/月。依据2014年教育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育费占标准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百分比也有较大差异,最低仅占4.44%,最高占26.59%。相对于三口之家的农民家庭收入占比,最高达50.88%,最低为12%。由此可见,对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入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依然很贵。
根据中央财政幼儿资助措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对贫困幼儿入园实施财政资助。以上海浦东为例,获得资助的儿童平均每年有1000人左右。这一数据也印证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尚未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贵”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