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最恐怖课表"家人朋友冷眼 90后入殓师怎样炼成(3)

2014-04-14 16:27  中国青年报

“最恐怖的课表”

“周一殡葬、收尸、插花;周二烧骨、挽联、风水……”

2014年清明节前夕,曾有人将上述课程表贴到网上,一时惊倒无数网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一位负责人就此作了解释:这只是学生将课程内的知识作了特别的概括,其实课程名称没有这样吓人。

钟启顺介绍,学校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这个专业分为4块,即殡仪服务、殡葬设备、防腐整容、陵园,基础的课程基本相同,学生都要熟读《殡葬文化学》、《殡仪服务学》、《殡葬伦理学》、《现代殡葬礼仪实务》等课程。通过上述教学让学生们看淡生死,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专业技能方面,从遗体接运,业务洽谈、整容防腐、殡葬礼仪、火化、公墓,整个流程都是全面传授。学院要求学生专业技能熟练,连灵堂扎花这样的小细节都得反复练习。为让学生在平时实操中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学院还从台湾引进了仿真火化炉和仿真假人供学生实训使用。

苏立辉告知,学校设有实训、实教课程,而学生实习,平时常去的就是殡仪馆、陵园。

多数学生大一时,清明前后得到殡仪馆、陵园去感受10天左右,为的是“增加感性认识”。大二则有专业实习,清明节前开始在馆、园锻炼40天左右,所有专业岗位全部轮一遍,达到适应所有工作的要求。

“去年有一个班,学殡葬礼仪的,期末考试都放到了长沙殡仪馆,50多名学生现场考试。”苏立辉说,到了大三学生则开始顶岗实习,很多干得好的学生就和单位签了合同。

在钟启顺眼中,学生成功与否,与内心的认知程度紧密关联。“凡人都对死有恐惧,但面对亲人(遗体)肯定不会害怕。”

她认为,如果没有视死(者)如亲的专业精神,殡葬行业中的一些岗位是无法干下来的,比如尸体的防腐整容。

现在浙江嘉兴一个殡仪馆工作的季烁红对此有着切身的理解,她说自己入校时的原因与高薪和就业无关。

这位在众多老师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优秀学生在2013年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当年奶奶生病去世,表哥因车祸而支离破碎。两位亲人离开人世的模样让她无法接受。她思考着,应该让逝者以体面的方式离开。

于是,在殡仪馆的一个工作台上,她和另一个男搭档曾亮亮,经常重复着专业的功课:轻轻地替死者刮胡子、修剪手脚指甲、化妆整容、穿衣。由于人死后身体变僵硬,需要洗澡、按摩才能恢复弹性。数小时的工作常令人备感疲惫。

入职一年多,她已经服务了逾百名逝者。“我们称他们为‘往生者’,因为他们是去另外一个地方生活。需要这样的心态才能理解自己的职业。”

与季烁红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的陈怡璇在实习中领悟出了“安慰使者”的意义:一个丈夫在看到出车祸的妻子被“修补”得栩栩如生时,以为妻子仍活着,久久不肯离开。

“作为遗体整容师,我们做到的就是为逝去的生命制造美,给每个充满悲伤的家庭带来一缕爱的温暖和抚慰。”陈怡璇在本子上写道。

理解像生命一样珍贵

但社会上理解这些学生的人生价值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甚至他们的亲人也概莫能外。

2012年夏天,陈怡璇没有和家人进行商量就报考了长沙的这所学校。当她把真相告诉了家人时,整整3天,她和家人完全处于冷战僵持状态。

而季烁红的情况更糟,“父亲以断绝关系的态度告诫她——以后自己管自己吧。”

一些毕业生告知,读书时,学院的同学之间关系都很好。但其他院系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们交往,甚至食堂吃饭都不想碰到一起,让这些尚未入职的学生,隐隐读懂了入殓师充满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

老师们同样感受到压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师生9年没盼来新学校?学校原址被开发为商品房

2014-04-14 10:58阅读

陕西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计划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2014-04-13 17:37阅读

考研名校分数线年年走高 非名校专业硕士成备胎

2014-04-13 09:19阅读

半裸海报进小学引网友热议 老师:自己看了都觉得脸红【组图】

2014-04-11 09:17阅读

大三男生推出“蹭课大师”APP 被奉为学渣恋爱神器

2014-04-10 09:16阅读

陕西华阴20名学生疑似食物中毒 幼儿园无手续

2014-04-09 12:03阅读

幼儿在托管机构受吸尘器惊吓 对方愿道歉不退款

2014-04-08 11:4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