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家庭教育如何传承优秀“家风”(2)

2014-02-25 09:40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家风是什么》,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一时间,“你家家风是什么”成了亲朋好友一见面就讨论的话题。那么,“家风”到底是什么?它从何处来?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家风”的传承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家风”与“民风”和“国风”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一系列的思考,我们走访了一些家长、社会学家、家庭教育研究学者以及资深教育专家。

好“家风”是传家宝

在陕西关中的农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农家大门上悬挂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和能生财”、“和为贵”等内容的门匾。而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每一个家庭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诚实守信”、“待人真诚”、“自强自立”等等。这些或镌刻在牌匾上的文字或存在于家庭里的规定,就是家风,体现出主人的理念和对于后代的期许。

据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介绍,“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究其实质,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文化,它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回望历史,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家训家规,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成熟于隋唐。早在秦汉,已有如《太公家教》、马援的《诫长子严教书》、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杜预的《家训》等言简意赅的训世著作。一般认为,北齐黄门传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教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其中如教育子女结交朋友的“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的家训等等,无不体现出颜之推对于家人思想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

明代还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这些家训,对后世影响很大。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仍有可取之处。

“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家宝,更是整个社会的传家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钟怡华坦言。确实如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发扬美好的家风,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好。因为,每一个小小的家庭,组成了社会的大家庭。“家风”的好坏与“社会风气”以及“国风”的好坏紧密相关。而如果忽略“家风”建设,那就必然割裂了下一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不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功利心让优秀“家风”缺失

“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风啊。整天忙忙乎乎地挣钱养家糊口,哪有心思琢磨这些事情。”2月21日下午,在西安市安东街小学门口,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李女士匆匆忙忙地说。

像李女士这样忙于生计,无暇思考“家风”以及难以顾及家庭教育的家长们,不在少数。

常年关注家庭教育并从事相关研究项目的王国琪感慨地说:“在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上,整个社会以及家长们被各种功利心所绑架,忽略了家风建设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良好的家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既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好家风应该是代代相传的。可惜的是,根植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精髓,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随同“四旧”一起被破坏掉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经济压力不断增大。他们在追逐买房、买车、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质利益的同时,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在“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等观念的驱使下,家庭道德教育被一再忽视。

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鱼小辉也认为:现在有些家长,眼光只盯住应试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考上所谓的名校,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误区。

对于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钟怡华副校长来说,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带着明显的家庭教育的烙印。“现在最可怕的是孩子不怕父母,而是父母怕孩子!这在家庭教育中完全是本末倒置。”

她认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甚至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在孩子们身上反映出来的比较普遍的几个现象令人深思:

一是父母过于认可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在学校非常自我,唯我独尊。孩子的优点被家长无限地放大,缺点被家长有意识地忽略,不愿意面对。这一点,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最突出。

二是很多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报兴趣班,希望孩子学很多本领,琴棋书画均有所长。但另一方面,却害怕或者说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很多孩子已经年龄很大了甚至连碗都不会洗,也没有洗过,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劳动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技能之一。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孩子适当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的统筹安排能力、操作实施能力等都会被锻炼出来,而且通过劳动,孩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缺乏耐心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家长都应耐心地、理智地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可是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失去理智地打骂孩子一顿,只顾自己泄愤,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一点说起来,也是家长自身的“家风”建设有问题。

对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的教授、现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教授在接受新浪网采访时说:“我在美国待了10年,在台湾待了18年,最近这几年才从台湾退休回到内地。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觉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礼貌,有时候甚至是缺乏做人应该有的基本的道德修养。在网上观察不只是青少年有这个问题,许多成年人也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看到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所谓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家教不良。家教不良的原因是父母亲都不懂得教孩子,他们自己那一代在家教上也有缺失。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社会至少有三代人都存在道德教养上的缺失,那么这个问题除了学校教育以外一定要从家庭教育入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开展新学期“法制教育第一课”

2014-02-24 17:12阅读

西交大医学院迪拜留学生:做中国最牛留学生

2014-02-24 16:17阅读

大学爱情课首秀引关注 84个名额实际报名近500人

2014-02-24 08:21阅读

陕西商南官方否认两所中学领导相互公款宴请

2014-02-22 09:32阅读

瞬间变“土肥圆” 八成女生称不愿跟美女合影

2014-02-21 10:22阅读

78.4%受访者认为小家庭时代也应重家风传承

2014-02-20 10:27阅读

校长向800多家长发短信 因下雪到校时间可延迟

2014-02-19 15: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