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课堂随时随地
“人人网直播批卷记录!”今年1月4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刘津老师开始通过人人网手机客户端进行了“连续8天,近160份期末采访作业”的批卷直播,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呈现了同学常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采访中的故事细节。
刘津老师说,在这些新平台上,老师不仅能呈现自己的思考、关注的文章,还能比较充分地呈现日常生活和完整的个性,这种交流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思想上的互通和个性上的影响更加充分。
学生易晶晶常常会关注刘津老师在朋友圈、微信群等推送的优秀新闻报道,“刘老师不仅公开在人人网上讲评,还把我的问题单独用微信发给我。很多同学也经常和老师在微信里交流,老师很有耐心。”
微信的介入让刘津老师明显感到“学校课堂已经扩展到随时随地的教学”。“我今年的体会就是每天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共享在微信里,相当多的同学会跟着我的阅读来阅读,随时随地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这一级的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对新闻作品的文体感性认识增加,对专业的感觉远远超过前几级的水平。”
“传统中大学老师都是上完课拍屁股走人,现在课下的互动很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刘思维说,“现在刘老师虽然不教我们课程,但还是会给我们推送很多好的文章,看到好的东西也会跟她交流,她的观点都很犀利。”
“课堂不再拘泥于教室,老师不再不苟言笑。学生从死啃书本中解放出来,更早地介入和关注现实。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再仅仅是大学4年而更可能延续一生。”
但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通过手机终端介入后发生的改变,刘津老师提醒,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需要练就从这些移动社交工具中及时抽离和有节制使用的本领,否则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将被掏空,大脑沦为他人思想跑马和控制的领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