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效应 广告公司解难题
花灯被家长“包办”之后,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以及经验,很多家长只好去找广告公司代劳。昨日,记者来到某家长推荐的一家位于柳邕路的广告公司,发现要做一个大型花灯,价格不菲。
“1米高的,能亮能动的,1000元。”广告公司工作人员开价,随后,她打开电脑,让记者看看今年花灯可选的款式。由于记者去得晚,离花灯展的时间还有几天,工作人员表示太复杂的也做不出来,只有传统的大灯笼型和今年大热的探月器两种花灯供选择。该工作人员说,如果是做1米来高的,价位在1000元;如做1.5米或是2米的,要三四千元。当天,她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已被定制的花灯,算下来的费用高达7000元。据介绍,每年该广告公司能接10来单制作花灯的活。
记者了解到,有的广告公司开价更高。
专家建议 花灯制作应把握好度
陈铁生不仅是柳州市的民俗专家,还是柳州市多届花灯展的评委。在他看来,柳州市的元宵花灯展搞了10多年,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这样一个群众性的传统项目,不仅给人们营造了过节氛围,又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可以共同参与的形式,应该想办法把它办得更好。
陈说,在历年的花灯展中,主要是以企业、学校参与为主,企业可借助花灯来展示形象,因此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学校方面,如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压着孩子做,家长就会有意见。毕竟,孩子的能力有大有小,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孩子是否该参与做花灯,怎么做?陈认为,还是要把握好度。让学生参与,主要是锻炼他们的思维(想点子、想创意)以及动手能力,这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摊派”到人头上,甚至还要求做出的花灯得“高大上”,忽视了孩子的能力,反而转嫁到家长身上,且需要花费太多费用、精力来弄,就违背了大家的意愿。
陈认为,花灯展作为柳州的一项传统,在孩子是否应参与制作上,“禁”与“不禁”都是太极端了,还是大家一起探讨的好。
家长建议 应取消硬性要求
市民李先生的孩子今年12岁,他就接到过学校关于做花灯的“摊派”。他认为,学校的初衷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这没错,但学校应做好这方面能力的培训。且什么阶段的孩子就做什么阶段的花灯,比如对于那些还没学到电路的低年级学生,就不应强求他们去做一些带电路的、能动的大型花灯等等。
那么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呢?柳州市一所自治区示范学校校长认为,作为社会实践,做花灯能增强亲子关系,但是只要定有任务,就让花灯变味道了,如果让花灯真正回归,就不要进行评比,不要定规格,孩子和家长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潜能。这位校长认为,花灯制作政府应该是主角,主要花灯由政府和企业来制作,而学生的花灯属于配角,学生只是尽其所能完成花灯就好了,不应有硬性的要求。
而提出取消花灯制作的政协委员朱宁也表示,制作花灯应该以自愿为原则,以个人或者孩子们自己能够制作的标准来制作花灯,而不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为目的。别让制作花灯成为一种负担和任务,才能让学生和家长体会到花灯的美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