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想
终极目标是在城市扎根
经常与农民工打交道的沈阳鲁园工会农民工业余学校校长王海霞表示,新生代农民工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也可以说是在蜜罐儿里长大的。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大多有着初中以上学历,能比较快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打工赚钱也并不是他们的终极梦想。事实上,他们对工作的要求除了工资、环境以外,还会考虑工作是否能带给他们提升的空间,是否有助以后的持续发展。第一代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他们努力工作、赚钱,最终的目的是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自己最终也要回到农村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却十分明确一点,他们再也不想回到家乡生活了,最终目标是在城市扎根。
看现状
对“卖体力”并不感冒
沈阳天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一项目部经理高福军,在谈及目前建筑行业招工现状时说,“现状是找农民工难,招有技术的农民工更难。”高福军说,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工程还不是很多,沈阳的工程招工,根本不用到外地去。“到朝阳、凌源一带的农村找工人,会有一车一车的人来。”那个时候的农民工对工作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一般都比较吃苦耐劳。“现在招工多难啊,计生政策的效果正好体现在这一代农民工身上。聪明好学的年轻人都去读书、考大学了,他们毕业后自然不会来工地打工。剩下的一些也会选择餐饮业、制造业,不愿来建筑工地。”另外,木工、瓦工等技术工人也在减少,“比如像窗框、家具一些的东西,现在都是机械制造的,这些手艺也没有传承下去。”高福军认为,按照目前的形势发展,未来中国有可能需要引进国外的劳动力才能满足建筑业的需求。
提建议
给予“农二代”更多尊重
“我们每年都会接触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主要就是希望他们能树立正确的务工观念,真正创造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呼吁用工企业能够善待农民工,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王海霞介绍,目前,鲁园工会的会员约有5万人,但新生代农民工也就3000人左右。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城里长大但户籍在农村的,也有一部分是外来在沈务工人员。目前沈阳一些社团、工会等经常会组织免费培训,就是想培养更多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希望他们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王海霞说,一个好的用工单位,不是贴出高薪招聘员工启事就完事了,而是让其得到更多的尊重。这尊重不仅是要善待打工者,让其得到与付出同比例的回报,更要让他们有一个跟市民平等的交流空间。
沈阳新饰家装饰工程公司第一项目部经理郭彤说,在她的公司里,80%以上的工人都是农民工,年纪主要在30岁以上。“纯粹靠体力谋生的农民工,年纪一般都在四五十岁以上。年轻一些的会选择相对比较有技术性的工作。这些年轻人其实已经融入到城市之中,下了班他们会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打扮也很时尚,看不出与城市人的差别。”郭彤说,建筑行业很多企业存在招工困难的现象,为了招揽工人,她的公司实施了一些举措:每年“五一”都会举办农民工大会,专门表彰先进,让农民工感到被认可,感受到他们的价值;每年八月十五举办一次家庭聚会,邀请农民工的家属参加,他们还可以邀请不在本公司工作的老乡,每次气氛都特别好。郭彤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心理上的认可,他们需要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刘莹 刘宏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