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湖北高校布置奇葩作业:给自己写墓志铭(3)

2013-12-28 10:38  楚天都市报

给自己写墓志铭

多数学生反思人生与亲情

“这节课的课后作业,是为自己写墓志铭。”上周五,易凤霞讲完《生命教育》这章后,布置了这份“特别”作业。话音未落,教室里新闻学专业的44名学生一片哗然。

易凤霞已教了5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昨日下午,她翻看学生的“墓志铭”,虽千奇百怪,却都很用心。

新闻专业学生邓柳写道:“我曾笑着过每一天。”也有学生以诗总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化为清风,弥漫天地。”在学生们列出的10件事中,邓柳第一件就是安排好父母的生活,“如果真的只有3个月生命,亲情是我最难割舍的。”记者发现,把回报父母放在10件事首位的同学大有人在,学生作业中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及对生命的思考。

为何布置这份特别作业?易凤霞向记者道出了初衷:“90后的孩子们,可能觉得生命还很长,无需规划。我想通过这份作业,让他们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好好规划时间。”大多数学生在“墓志铭”中表达了“但求无悔”的愿景,希望度过愉快而有成就的人生。很多学生在认真思考后,也表达了珍惜亲情,善待身边人的想法。

特别作业引争议

可探索也应考虑文化差异

“干嘛要写墓志铭,马上就是新年了,真晦气。”最初听到作业要求时有学生很不理解,还有学生觉得,“20多岁的人写墓志铭,太恐怖了吧。”

“这位老师以写墓志铭的形式,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创新值得肯定。”湖大教育学院教授李经天表示,大学生应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规划,写墓志铭其实是逆向思维的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十分重要,但在国内这个话题却很少被谈及,所以学生们反应才如此强烈。”

起初被作业“吓”到,但一周后,新闻专业学生孙天赐还是想明白很多:“以前生活没有危机感,通过这次作业,我觉得趁着年轻,要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华师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指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探索很有必要,但还是要注意一下文化差异。“就像西方人年轻时就立遗嘱,国内还不能接受一样。另类的做法可以探索,但应该考虑文化差异以及基于此的学生接受能力。”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见习记者王凤 通讯员向一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教育部发文严明高校自主招生纪律 面试须全程录像

2013-12-28 08:13阅读

西安职院举行第一届成功素质训练营之模拟竞聘大赛效果好

2013-12-27 15:09阅读

西安交大与香港科大联合培养人才

2013-12-27 09:16阅读

周至县被评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

2013-12-26 11:01阅读

“富二代”缺零花钱入室盗窃 父亲称不想见儿子

2013-12-25 18:39阅读

陕西教育厅: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2013-12-25 00:46阅读

“沈阳大爷”没医保是大龄保安 评:“谎言”之美

2013-12-24 12:0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