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第29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暨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拉开帷幕,300多名全国各地的奥数顶尖学生聚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周青坦言,不建议小学生大面积学奥数,奥数竞赛不能像名利场,有兴趣、热爱数学的孩子才适合搞奥数。
顶级奥数竞赛怎么考?
八小时做六题
往年有0分也有满分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周青主席介绍,此次国内有340多名选手参加冬令营,他们是各个省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中学生高中联赛的优胜者,但因为各省学生的水平不太一样,每个省参加冬令营人数也不一样。此外,还有新加坡的选手参赛。
周青说,学生们将经历两场考试,一场四小时,每场做三道题,题目相当难,有些题目甚至都不太容易读懂。据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考试完全模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考试,每题21分,6个题满分为126分,题目难度较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为高,技术性极强。“每道试题都有7个得分点,所以每位选手的得分一定是3的倍数。”有关人士介绍,题目难度大,一般的高中生有的连题目都看不懂,往年有学生考过0分,也有不少学生能考126分的满分。
保送资格变少
国家集训队60人才能保送
2014年高考保送生政策调整,以前只要在省级的奥赛中名列前茅,一般就能获得保送资格,但现在,在数学冬令营中获得好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才有60个保送资格。
周青表示,数学界对教育部的做法普遍支持,因为对数学的热爱和保送学校分开,可以不要放太多名利在竞赛中。他希望,真正喜欢上数学,从兴趣出发,对科学热爱的学生参加,而不是有某些目的。他同时表示,数学竞赛这么难,社会上的抱怨也很多,这些抱怨他个人以为也是有道理的。数学竞赛是很特殊的竞赛,对学生要求是反应很快很快,但数学竞赛在中学阶段利用到的知识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多,能考好的人是有一些特质的。但与真正热爱数学的不一样。也有的成了数学家,也有好的数学家不是从数学竞赛中出来的。竞赛不是成为数学家的唯一的路。
他认为,竞赛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有特殊本领,在很短时间做很难的题,要很快。真正的数学研究不一定要很快,可能大部分人,不见得适合数学竞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