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大二后,北京某高校学生小周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愿在众人面前开口讲话了。“感觉在大家面前讲话很累,也懒得去参加校园活动,总觉得那些活动很无聊。”小周说。
但同时,网络社交空间中的小周,却是另一种表现。在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空间中,他与别人频繁互动,经常就一些话题聊得热火朝天。小周说,自己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完全是两个人,一个内向,一个外向。记者调查发现,像小周这样呈线上线下“分裂”状态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现实交际太累,沉迷网络社交
早在进入大学以前,小周就是各类网络社交工具的忠实用户。只不过高中学业紧张,他只能忙里偷闲刷微博、聊微信。考上大学后,空闲时间一下多了很多,也没有了老师和父母的管制,小周开始在网络上花去大把的时间,“一天得有七八个小时泡在网上,有时候上课也离不开手机”。小周说,自己不玩网游,上网主要就是玩社交。
小周坦言,相对现实世界,他更愿意在网上和人交流。“我一到网上就放得很开,思维也很活跃,经常有妙语连珠的感觉。”他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宿舍每晚的夜聊,我几乎只是个听众,偶尔才能插一两句话。”
网络内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小周自己认为,促使自己沉迷网络社交的催化剂,是大一时和别人发生的一些口角。那时,小周是学院学生会的成员,经常组织活动,和陌生人接触频繁。有时工作协调不顺,双方又都是年轻人,一有火气就难免吵架。经历了几次之后,小周心里觉得很累,为了这些琐碎的事情去跟人吵架,他觉得没有意义。
“但是在网上就不一样。”小周说,“其实网上骂起来比真人厉害多了,很粗俗,但你觉得烦就可以把对方删掉,再也不用和他打交道了。”此外,小周认为,在网络中可以不考虑对方身份,可以有什么说什么,这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我不想让自己心太累,也不想为人情世故费太多精力,所以对现实社会中的交际多少有些逃避。”小周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